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习近平讲话时,金正恩在认真做笔记(央视视频截图)
朝鲜党魁金正恩28日结束了为期三天的访问中国大陆行程,引发舆论关注,目前多家西方媒体纷纷报导,习金会双方各怀自己的目的。
中共大外宣媒体多维报道用“罕见”一词,形容金正恩的这个举动,“因为在朝鲜的时候,一般都是金正恩讲话,身边的随行人员认真做笔记。”
美国媒体人、阿波罗网评论员“在水一方”分析,如果习近平有什么画外音,敲打他。三胖可能是会做笔记,也可能就是装装样子,希望讨好和蒙骗习近平。
日媒:习近平和金正恩不相信对方
《日本经济新闻》消息指,习近平和金正恩越来越不相信对方。
韩国媒体《朝鲜日报》称,习近平对金正恩的不满,是北京外交界公开的秘密。朝中关系达到“有史以来最差”水平。
在中朝关系愈趋紧张的背景下,金正恩对中国的非正式访问,令外界生疑。
金正恩北京行目的何在?
有分析认为,金正恩是想在与美国和韩国对话前,利用能得到的一切外交支持,帮助其摆脱国际孤立。也有评论指出中国希望借此夺回朝鲜半岛问题的主导权。
《朝日新闻》报导称,近日,朝鲜的活动几乎都忽略了中国,多少令中国感到忧虑。金正恩访问中国,相信是为了改善中朝关系,并希望中国能在美朝谈判中发挥影响力,取得其中优势。而中国亦可透过这个契机,确保在地区的影响力。
《纽约时报》刊发的专题报道指出,随着国际制裁对朝鲜造成影响,金正恩可能意识到,他无法在持续的经济挤压中幸存下来。高调的外交攻势,以及暂停发表挑衅言论和新的武器试验,至少会让朝鲜避免受到新的制裁,并为经济争取时间。
金正恩还可以争取放松制裁,将其作为继续谈判的让步条件。报道分析,正如之前的谈判所表明的那样,如果朝鲜承诺走外交途径,中国和俄罗斯可能比美国更不愿意惩罚朝鲜。
《香港01》则引述韩媒分析指,金正恩访问中国大陆或与川普(特朗普)接连将白宫两名重要的安保外交官员换成鹰派有关,特别是川普任命一直主张先发制人对朝鲜发动军事打击的博尔顿(John Bolton)为新任国家安全顾问,这让朝方意识到他们不能够再像过去那样“玩花招骗美国了”。
习近平为何愿与金正恩会面
《朝鲜日报》分析认为,韩朝首脑会谈和美朝首脑会谈的举行协商确定后,虽然中国对外表示“支持”,但仍对朝鲜半岛问题的主导权被美国夺走感到不安。
报道认为,习近平想了解在与川普会面前,金正恩有什么打算。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扎克・德利尔26日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作为中国而言,应该想知道金正恩在和美国的会晤中有什么期待、想追求什么。”
《彭博新闻社》则认为,中国希望借朝鲜成为贸易战筹码。尽管中国配合对朝鲜的制裁,但最终还是要与美国展开贸易战。因此中国或希望向朝鲜伸出橄榄枝,让朝鲜站在中国一边,甚至游说朝鲜放弃核武,作为要求美国撤销惩罚性关税的筹码。而更重要的一点是,中国不希望朝鲜有核武,更不希望朝鲜政权垮台。
BBC亦评论认为,金正恩“半岛无核化”的表态是否真心诚意,仍然要看他在未来会谈时的态度。报道引述一位要求匿名的大陆学者表示,“他不是这么一来访,说两句亲近的话,中朝关系就变了。它是利益决定的,不是话语决定的。”
朝中社在3月28日发布消息称,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了金正恩访问朝鲜的邀请。
对此,新华社发布的新闻通稿中并没有习近平接受金正恩访朝邀请这一细节。中共官方目前也并没有提及习近平将访朝鲜的任何事宜。
中共海外大外宣媒体称,中共官方之所以未提及习近平的访朝,更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正在对中朝关系重新定位与谋划。
首先,虽然中朝元首举行了会晤,但这次会晤更多带有突发性,此后两国关系能否良性发展也具有不可预测性。
其次,尽管中朝方面高度评价此次会晤,但检验会晤成果仍需要一段时间。
再次,习近平正在寻找一个合适的时机访问朝鲜,既可以强化中朝关系,又可以提升在东北亚地区的发言权。
最后,中美关系的变化,也将成为习近平访朝时期的重要选择。
法新社也引述韩国世宗研究院(Sejong Institute)的高级研究员郑相昌(Cheong Seong-chang)称:“考虑到朝鲜经济因国际制裁恶化,中国是朝鲜最迫切需要修复关系的国家。”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全球研究课程助理讲师钟乐伟也认为,此次金正恩显示出了一些诚意,但朝鲜是否真心愿意弃核仍要看韩朝和美朝首脑会谈时的态度。
来源:阿波罗网林海综合报道
2018-03-29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