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她19岁。

正在上大学,前程有如圣诞树,正在一闪一闪发着光。

可是,因为太想要一个iphone,她陷入一个可怕的阴谋。

时值2017年年末,周围的同学大多在聚会、收豪礼、买新衣。

她与这一切无缘。

她是出身于底层的孩子,父母是穷忙族,一个月只能给她三四百生活费,想奢移,想享乐?基本不可能。

生活的寒酸,直接影响到了她对自己的信心。

她觉得没人看得起自己,自己也不大看不起自己。

生活的受困,社交的受阻,使她陷入一种执念:只有拥有一台iphone,我才能被尊重。

如何才能买得起iphone呢?思来想去,她想到了校园贷。

校园贷这个词,她不算陌生。

她知道有危险,也看过相关新闻,可是,人若陷入严重的稀缺心态,是会思维短路的。

她会在潜意识之中淡化风险,夸大拥有的快乐和意义。

加上对自己的轻贱,也不觉得‌‌“拿自己去卖‌‌”有什么可遗憾,于是,通过某个qq群找到中间人,询问借贷事宜。

中间人把她带到一家所谓的投资公司。

公司只有几张桌子和沙发,极不正规。

借贷人呢?也一看就不是正经人。

她自然有所顾虑,但对方一直说,‌‌“你放心,我们是正经生意人。只想赚点小钱,不会违法违纪。‌‌”

借贷人问:‌‌“你想要贷多少钱?‌‌”

她说:‌‌“3000。‌‌”

3000元的借款,却没那么容易拿到手。中介费、上门费等额外费用,都得算在本金里,总计3000元。

也就是说,实借3000元,但你得偿还6000元本金。

还有利息。

利息每周,注意,是每周420元。

所有以上费用,必须一个月内还清。

她自然觉得这是一个坑,和对方理论,说不合理。但借贷人说:‌‌“所有的借贷都是这样。你出去打听一下,我们还算好的。你爱借不借,不借走人。‌‌”

如此明显的骗局,如此阴险的套路,理智尚存者都会拔腿就走。

但她还是无法拒绝。

匮乏感太重的人,会盯紧想要的东西,看不见其他。

她答应了。

这时,借贷人拿出一张3.5万元的欠条,要她签字画押。她当然不愿意。说怎么又变成了3万5。

对方称,‌‌“有好多学生最后没钱还,我们这么做只是为了保障公司利益,不会真要3.5万元。‌‌”

最后,她签了字,拍了手持身份证的照片,拿到3000元。

第二天,她用这3000元,给自己买了一部新手机。

2

她的事还没完。

当你与恶魔达成第一笔交易,这一辈子就很难逃出它的魔掌。

到了第一周的还钱时间,她当然还不起。于是再次前往该公司,说要再借1500元。

接受了第一次的不公,第二次就显得理所当然。

她不仅签了借条,而且,被对方拍了裸照。

全裸。

全身无一覆盖物。

器官全部暴露。

裸照拍好后,她惶惶然走出门,在路边饭馆大吃一顿,以安慰自己紧张的身心。

至此,她的悲剧真正开始。

她开始疯狂打工,也向同学东挪西借,尊严扫地,累不堪言,但总算按约定支付了三周利息,共计1260元。

她以为凭借自己的努力,这场噩梦总会结束的。

但她显然低估了人心之恶,黑势力之贪婪与残暴。

1月20日,她接到借贷公司电话,声称她违约,必须立刻还1.1万元,否则公布裸照,追到校园,甚至带人到家里要债。

她吓得魂不附体,以为自己一辈子完了。连续几天以泪洗脸,几度想到自杀。

可是,能怪得了谁?

选择是你自己做的,风险与后果,你也得自己去承担。

3

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你流的泪,都是你当初脑子里进的水。

每一件事情都有因果,恰如每一种草率都会要你用惨淡结局来买单。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江苏有一女孩,姓孙,也因手头紧,想花钱,于是进行裸贷。

她拍下自己的全裸照,发给对方。

对方称,这样的样式不对,要手持身份证露脸、露身体,并且得一丝不挂才行。

孙小姐又拍了一张这样的裸照发过去。

发完照片,对方称,因不知道孙小姐是否有偿还能力,要她先转120元给他,转钱后才给孙小姐打钱。

同时,孙小姐还提供给了对方自己的个人情况、家庭住址、家人联系方式以及她两个最好朋友的联系方式。

人一旦陷入骗局,会在第一道防线倒下后,陷入理智全面溃散的境地。

她会觉得,反正都这样了,不信也没办法了,那就跟着他走吧。

越走,上的当越多。

越上当,沉没成本越大。

当天下午,孙小姐并未收到对方承诺借的2000元,怀疑自己被骗,于是联系对方,说不贷款了,要求删除裸照。

对方说,要删,可以,但得支付150元的删除费。

孙小姐转了150元。

对方又称,照片已删除,但源照片还在,想要删除源照片得付300元。

孙小姐又转了300元。

对方说,现在备份照片被别人拿走了,要删除,得再加200元。

孙小姐再转200元。

骗子觉得孙小姐太好骗了,不好好利用一下,简直对不起他的邪恶。

他开始狮子大张口,说,我刚刚说错了,删除备份照片不是200元,而是2000元。

孙小姐无奈,借了钱,再次给对方汇过去。

这笔钱汇了之后,对方消停了几天。孙小姐以为事件已经结束,于是,拉黑对方,删除所有聊天记录。

没想到,一周以后,她的微信收到好友验证,称:如不加好友,就把裸照散布出去。

她赶紧通过。

这一次,对方开口要一万元。因为‌‌“回收站里的裸照还没删除,想删,可以,给1万‌‌”。

孙小姐死的心都有了。

但比之于死,她更恐惧裸照满天飞,以及父母朋友知晓此事。

万般无奈,她找到高利贷,借款1万元,汇给对方。

几天后,对方再度索要1万元,声称如不给,就向孙小姐父母要,‌‌“我想你爸妈肯定很乐意花1万元来买这些照片的。‌‌”

这是孙小姐的致命弱点。

她再向高利贷借款1万元,满足了对方的需求。

两万元汇完之后,孙小姐依然接连不断地收到威胁信息,这一次,对方再开价码,索要5万元。声称如不给,那就出来陪睡。

孙小姐已是一头绝望的羔羊。

她再也借不到钱,当然接受不了卖淫,只有去报警。报警之后,此事才算真正结束。

4

看到此地,大家一定和我一样,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可是,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

为什么新闻报道一再发生,裸贷还是此起彼伏?

我想每个人——尤其是每个父母——都该好好考虑一下它的答案。

其实,裸贷早已不是桃色事件,它已经引发不少诸如绑架、敲诈、强劫、逼迫卖淫等刑事案件。

所以,国家一直在严厉打击。

但不法分子太多了,不少借贷公司仍在地下活动。

更有甚者,已将借款的抵押物从裸照,上升到裸视频。

录这种视频,你还必须配有一系列特定动作,才能达到对方的需求。

视频按要求拍摄之后,方才转钱。

但是,这种钱一拿,你也就被控制了。

曾有记者暗方裸贷借贷者,发现一条可怕的产业链。

如果说,我们对人性之恶的想象是3级,他们能达到10级。

他们的流程是这样的:

首先是设一个圈套,吸引你借债。

其次以‌‌“我们肯定不会泄露相片,我们也是要信誉的啊‌‌”为由,百般诱惑你拍下照片或视频。

拍下照片或视频之后,开始在欠条、借条或合同上动手脚;

最后就是花样百出地逼债。

通过暗访,记者发现借贷公司的逼债方式极其恐怖。

有些是反复骚扰。

有些是将裸照发给家人。

有些会将女生骗出来,直接带走,用女生的手机联系她的男同学,在宾馆开一房间,逼他们做,借贷公司的人拍下视频。

经过这种折腾,人几乎就没有脸面活下去了。

2017年,澎湃新闻报道过一个裸贷受害女生的事。

短短几句话中,该女生就几次提到:我要自杀。

将她逼上绝路的,不过是因为2016年底,她向借贷公司借了1000元(实际到账850元,另150元作为利息,提前扣除),提供了裸照、手机通讯录等,作为抵押。

后来,她还了钱,但依然被逼着‌‌“肉偿‌‌”。

她说,摆在她面前的,现在只有两条路。一是继续受辱,二是自杀。

好在,经过心理疏导,她已经走出负面情绪,报了警,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5

悲剧与闹剧如此之多,多到大学校园都习以为常,多到我们不由得思考:为什么?

为什么这些女生会无法拒绝诱惑?

为什么她们就是要消费?

为什么她们看不见背后的风险,和要支付的代价?

比如文初的女生,只为了一个手机,毫不犹豫地跳入火坑。

在我看来,她们之所以荒诞,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消费的不理性。

二是自控力的严重匮乏。

三是自我的低价值感。

恩里科·特雷维桑在《非理性消费》中,早已将商品的本质说得明明白白。

他说:

商品本身的价值,都远低于我们的心理价值。越昂贵的商品,越是如此。

也就是说,一个7000元的iphone手机,你因为极度匮乏,会将它的价值放大到70000元。

但实质上,它值不了那么多。

商家也明白消费者的心理。他们会变本加厉地,夸大产品的意义,也夸大你‌‌“拥有‌‌”的满足感。

但是,倘若你换一种心态,这种魔障般的感觉就会弱下去。

这种心态就是:

1.承认贫穷。

穷人最怕的,就是虚荣。虚荣就是不承认自己的穷。

这就会导致你会打肿脸充胖子,继而令你做出一系列超出能力范围的事。

2.从令你不安的、难过的事物上,转到令你愉悦的、充满成就感的事物上。

假如你买不起LV,穿不起CHANEL,敷不起LAMER,用不起DIOR,那就不要关注时尚,因为它会刺激你的物欲,令你做出不理性的选择。

你大可以关注人文,关注心理,关注艺术,关注运动,关注自我成长,关注人际关系,关注风与水,关注人世间的种种小确幸,关注能令你获得成就感的人与事。

这种方法,虽然不能令你远离匮乏。

至少,它能以一点一点的丰盈感,慢慢填补你内心的虚空。

6

记得一个裸贷的女生说:‌‌“我也知道裸贷不好,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地想要那个包包。‌‌”

后来,她借了1万元,买了包。

但自此被逼成一个援交女。

棉花糖实验早已告诉我们,无论你怎么定义成功,都会发现:一个人自控力越强,就越接近这个标准。

因为越能控制自己,越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努力摆脱自身的脏乱差,获得更加真善美的人生。

沃尔特·米歇尔曾在《棉花糖实验》里,讲过一个故事。

他叫乔治。

是成长于贫民区的孩子。

童年极为混乱,学校缺乏秩序,上课时,同学们尖叫、乱跑,老师不得不大喊大叫才能喝止。

二年级时,有个老师每天都向他们大喝:‌‌“你们将一事无成!‌‌”

乔治以为,成年以后,自己必将游荡街头,找不到一份长久的工作。并且,吸毒、酗酒、不计后果地享乐。

但因为一个知识项目,他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

在那里,第一次有人相信他会成功。

‌‌“我们相信你,这里有足够的资源,你就心情施展吧。‌‌”

在这种信任中,他也开始信任自己。他学着负责,学着努力,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耶鲁大学。

有心理学家问他,你为什么会改变?

乔治说,因为我在那个新环境里,学会了两个受益终生的理念:

一是不可自轻自贱。低价值感太可怕。

无认他人如何贬损,师长如何打压,父母如何践踏你的尊严,你要相信,你值得更好的一切。

匮乏不会毁了一个人。

贫穷也不会毁了一个人。

但低价值感会。

而能接受裸贷的女生,多数都是看不起自己的。她们自觉是贱命,才会接受这种不公的交易。

她若自觉是公主,哪怕自觉是个真正的人,也不会如此贱卖自己。

所有女孩都要相信,人生于世,每个生命都自带光芒。

一个作家说得好,你就是大油田,潜力无限,能量无限。

只要你肯挖掘。

只要你肯给自己时间。

二是要有自控力。

记住,任何人的未来,都不只是一个iphone,也不是一个包包,而是一个比奢侈品更珍贵的存在。

为了抵达那个地方,你得告诉自己:别毁了这一切。

康德说得好,自控使我们与众不同。

自控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也正是自控力,使我们获得更自由的人生。

所以,如果此刻你正面对诱惑,担心控制不住,焦虑无比地问我:‌‌“但是,我真的可以改变吗?‌‌”

我会回答你——

‌‌“你愿意吗?‌‌”

作者:钱某某 来源:钱某某

2018-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