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春节期间,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发表讲话。针对“新时代”外交,有学者分析,习近平将“韬光养晦”转为强势策略,目标是“世界领袖”,或将建立“庞大红色帝国”。

中国历史学者章立凡认为,中国外交方针从已故领导人邓小平时代的“韬光养晦”转变得更强势。

他说,中国的经济实力比邓小平时代已有很大增强,国家战略已发生变化,“韬光养晦”不适合中国现状,中国目前采取更多是向外扩张的态势。

至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章立凡认为想当世界的领袖,其外交政策是向外扩张。向外扩张也利于执政者增加自身实力,但中国目前存在社会矛盾,章立凡列举包括:高速发展的经济和落后的体制矛盾;迅速积累的巨额财富和社会分配不公的矛盾;人民对包括人权在内的各种权利诉求和维稳体制的矛盾。

章立凡认为,中国想要缓和这些矛盾就需要转移,做法是保持经济成长,以及透过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建立人民币结算的市场。

他说,这可以把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和经济问题转移出去,让全世界来承担,所以“一带一路”并不只是为了转移过剩产能。

“习思想”写入中共党章(图源:中央社)

他认为中国现在的态势就是要做世界领袖,习近平“不但想做中国的领袖,也想做世界的领袖”,因此花费大量资金做主场外交,包括对“一带一路”的巨额投入。

在他看来,“一带一路”是一种手段,能够控制很多国家的经济资源,而西方的价值观、民主制度都可能受到中国崛起的影响,“中国梦”有可能是建立一个庞大红色帝国的梦想。

毛泽东时代的中共曾有“输出革命”策略。章立凡说,中共现在的目标有相似之处,只不过现在采取的是经济手段及政治渗透。

此外,中共十九大闭幕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写入党章。此举在西方媒体中引发广泛讨论。

美联社和《华盛顿邮报》说,习近平名字和他的思想被写入党章,意味着他巨大政治影响力的一次延伸,英国路透社则认为,这是其权力进一步巩固的“关键指标”。

信源:东网

2018-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