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凌晨,来自湖北天门的农家子弟、25岁的研究生罗正宇,被发现在一家小旅社自缢。家人发现其支付宝仅余0.71元,13个手机网贷“APP”,共欠下5万多元债务。此前,罗正宇一直对家人谎称在武汉工作,实则靠着小额贷款“借新还旧”, 辗转在小旅社、网吧“流浪”。(2月4日,澎湃新闻)

网贷,在这起悲剧中再次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除13个网贷APP外,罗正宇还有多笔微信私人高利贷。一个名为“51掌上宝”高利贷,借款3000,手续费就要扣掉700元。一周后,连本带利滚到了3900元,违约费更是高达300元/天。

近些年,大学生因网贷而背上巨额债务、引发悲剧的案例,时常见诸媒体。尽管从中央到地方都已出台各种规范制度加以规范,但在实际中,并未得到很好执行。如何让罗正宇们在深陷其中时有脱身的力量,一方面要提高大学生们的自我保护与法律意识,另一方面有赖于公安、工商、工信及金融等多部门联动执法,加强对网贷的监管。

不过,也有网友指出,罗正宇所欠的债务并不是特别巨大,还不至于让其走上绝路。工作半年后即辞职,此后一直“流浪”的经历,暴露了另一个问题:大学生毕业后,如何从学生身份向社会人角色转变,如何融入社会?这或许是比网贷更普遍的公众性问题。

大学和职场,有不同的游戏规则。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很容易无所适从。这固然有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错位的因素,但更深层的原因,是毕业生尚未形成成熟的职场心态,在理想与现实的落差前缺乏自我调适能力。

正因如此,一些毕业生在度过初入职场的新鲜感后,很快被各种压力与挫折打击得身心俱疲。不少人以频频“闪人”来应对。在当事人眼中,离职是“勇于追求并且忠于自我”,旁观者却更愿意称之为“不知安分地折腾”。干了半年就坚决辞职的罗正宇,虽具体辞职原因不明,但在包括其父在内的外界看来,就属于“有份好工作还不满足”的类型。

“闪还是不闪?”这是一个纠结的问题,“不闪”憋屈,“闪人”固然痛快潇洒,但也有烦恼:坚守者可能逐渐找到自己的角色,开始提升能力、积累经验,而频繁跳槽者依然在不断进入状态,甚至陷入恶性循环中。求职者在寻找“下家”时,经常会被问及“为何从上一家辞职”之类的问题,对于毕业时间不长却频繁跳槽的人来说,这是很难回答的,极易让面试单位对自身产生“浮躁、抗压力差”等不好印象。

跳槽固然是双向选择,无所谓孰是孰非。但对于求职者来说,还是应该全面评估和审视自己,先想清楚问题是出在工作本身还是自己身上。如果确定困难只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时间与努力克服的话,不妨尝试改变心态,踏实地继续工作。如若确定是无法解决的问题,再找新工作不迟,但也不能不考虑生存等现实问题。总之,想清楚自己下一步发展是什么,下一份工作是否能满足发展的条件,这很重要。

某种程度上来说,就业是另一场成人礼。现代社会为毕业生们提供更多的选择与流动的可能,但个体的心理调适和职业发展规划等问题也亟待引起重视。

信源:澎湃新闻

2018-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