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神秘的秦始皇陵地宫,一直令世人关注。近日媒体曝光,当年大陆考古学家寻找秦始皇陆墓地宫时,一棵在冬天发芽开花的石榴树洩露了天机,才让考古学家们确认了地宫的准确位置。
地宫是安放已逝帝王棺椁及陪葬物的地方,也是陵墓最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最受关注的地宫,就是秦始皇陵地宫。1月17日,陆媒曝光了当初寻找秦始皇陵地宫的传奇经历。
石榴树道破天机
报导称,中国大陆考古队自2006年起就开始探测秦始皇陵墓,过程中运用了世界最先进的遥感和物理探测技术,但能找到地宫,却全靠一棵石榴树。
报导指,考古人员找寻地宫时正是年初,气温低到摄氏零下12度,寒风刺骨、草木枯零,但遥感局工程师周小虎却意外发现有一颗发芽开花的石榴树。
报导引述周小虎说,〝因地宫存在温度较高〞,这棵石榴树才得以生长。正是因为这棵石榴树道破了天机,才确定地宫的准确位置。
考古人员指地宫不仅没有坍塌过,还保存的相当完整。
秦始皇陵位于中国北部陕西省临潼区城东5公里处的骊山北麓。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40多年无人敢挖
事实上,中国考古学家们1974年春季就已经发现了秦始皇陵,而且秦始皇陵地宫也已找到,但是40多年过去了,却一直不敢发掘。难道是有人在发掘过程中发现了有关秦始皇的惊天内幕?或者有人在刻意隐藏其中不为人知的真相?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指出当时修筑秦始皇陵的有七十余万人。凿穿了三层地下水,灌注铜水来填补缝隙,又修造宫殿,设置百官位置,放置奇珍异宝。用水银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机械来模拟江河的流动,顶壁装有天文图像,下面置有地理图形,用娃娃鱼的油脂做成长明灯。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秦始皇陵地宫究竟有多深呢?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
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中国一些考古学家称,之所以不主张发掘秦始皇陵,是因为现代文物保护技术还不够完善,对出土文物不能妥善保护,例如兵马俑出土时,色彩鲜艳,栩栩如生,但一出土就被氧化,颜色尽失,变成灰灰色。所以中共当局下令对秦始皇陵暂不挖掘。不过,其中也许还有不为人知的秘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陵有许多谜团至今无解。以下仅举两例。
会飞的金雁
秦始皇陵历史上留下了许多神迹。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他们挖掘过程中,突然有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秦始皇陵。
浏览史书,发现司马迁和班固都留下〝黄金为凫雁〞之说。至于说金雁制作精巧,而且还能飞,这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在春秋时期,鲁班已经能制造出木雁,能飞到天空,一直飞到宋国城墙上。
兵马俑杀死项羽
兵马俑诅咒之谜,在秦末乱世,秦始皇兵马俑军团原型的秦京师军下落不明,至今无从解答。
据野史记载,曾经击垮了秦帝国的楚霸王项羽最后却死于〝兵马俑〞之手。最后在乌江边斩杀项羽的5位骑兵将士,都是关中地区出身的秦人,也都是旧秦军将士,都是秦兵马俑的原型。
垓下之战,汉军60万,杨喜、杨武、吕胜、王翳、吕马童这5名骑士能够留下名字,已经是奇迹了。在十二万分之一的几率中脱颖而出的5人,却是百分之百的旧秦军的将士,而且官职都合于秦京师军,更是决非偶然了。
所谓史事锁链一环紧扣一环,最后竟然在项羽之死和兵马俑之间找到历史链接点,引出〝兵马俑〞杀死了项羽一事来,使人感到了历史的深沉和神奇。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开国君王,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丰功伟绩,他修建了这座庞大而神秘的皇陵,其中究竟埋藏了多少宝藏,多少玄机,只有留待后人去解答了。
来源:中央社
2018-01-21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