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把东中国海(East China Sea)领土争端带至水下,它投入重金提升可勘察洋底的海洋勘探能力,以努力遏制其眼中日本在该地区的扩张。

上周,中日之间的水下紧张关系再次“浮出水面”:国际海道测量组织(IHO)批准了一些水下地物命名申请,日本的获批数量要多于中国。IHO是一个负责海图绘制的多边机构。

日本赢得了34项命名申请,其中包括“文豪海山地形区”(Great Writers Seamount Province),这是一组位于冲绳以南菲律宾海的海山(总数10座),如今正式以诗人松尾芭蕉(Matsuo Basho)等日本文学巨匠的名字命名。

日本外务省称,IHO的命名分委员会是一个学术机构。它表示,日本是基于科学发现提交的水下地物命名申请,不是为了反击其他国家的提案。

但中日之间的命名争夺战(去年两国合计占总申请量的逾70%)反映出,两国为抢到东亚海洋的控制权,在多个方面展开争执,竞争得颇为激烈,争相命名小岛和岩石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国后来居上,日本望尘莫及,”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出版的报纸《参考消息》在评论中国向IHO提交了大量命名提案时宣称。

最近更新的IHO会议记录显示,中国过去两年提交了91项命名申请,只落后于申请量为97项的日本。

IHO在2016年否决了8项中国的申请,部分原因是这些地物“位于某些其他沿海国家可能的利益和/或管辖区域内”、被认为具有“政治敏感性”。

根据IHO的名称数据库,中国提交的已通过审查的名称,包括位于太平洋中部、以一首“赞扬勤劳的古代中国人民”的古诗命名的楚茨海山(Chuci Seamount),和以展现“中国人民文化光辉”的、常进入文学作品的一种鸟命名的海东青海山(Haidongqing Seamount)。

过去,中国已派遣海军、海警和改装渔船前往一组无人居住的岛屿—-中国称之为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Diaoyu islands),日本称之为尖阁诸岛(Senkakus)—-周围的争议海域。

上周早些时候,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Yoshihide Suga)对一艘外国潜艇和一艘中国护卫舰进入上述争议岛屿附近的24海里毗连区进行了谴责。

“我强烈敦促中方不要阻碍中日关系的改善趋势,”菅义伟说,“我们将秉持坚决守护我国领土、领海、领空的想法,毅然和冷静地应对。”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任内,中国的做法已变得更加果敢和巧妙,它投资发展水下机器人和潜水器,力争抢在日本前面给洋底绘图和命名。

2010年中国下水了该国首台深海潜水器,2017年又下水了第二台,命名为“深海勇士”号。中国还计划在争议海域建造一个深海采矿站。该国最新的中央经济规划文件增加了对海洋学和深海技术开发的拨款。

美国空军学院(US Air Force Academy)地缘政治学教授特伦斯•哈弗卢克(Terrence Haverluk)表示,从该地区的命名到深海采矿,为这种种行为而展开的海事测量,都是中国在东中国海确立主权的战略的一部分。

哈弗卢克教授说,“这叫作绘地”,一种重写地理以改变公众看法的行为。“欧洲帝国主义者以通过公开绘地创造领土而闻名,中国似乎正在效而仿之。”

信源:FT中文网

2018-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