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城市的富裕繁华是中国梦的绝佳样板,但北京违建公寓的一场火,惊醒了梦想脱贫的“低端人口”,他们的中国梦未达到“样板标准”,狠遭断水断电,最终被迫离开北京,引发外界关注。

北京“低端人口”狠遭断水断电,被迫离开北京,引发外界关注。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市南郊大兴区一处公寓傍晚6时许发生火灾,带走了19条性命,另有8人受伤。由于事发的公寓属于违建,官方随后下令排查全市安全风险,并以强制手段驱赶居民,期间出现的“低端人口”一词,遭外界抨击为歧视。

“低端人口”意即“低端外来人口”,也被理解为“低廉劳动力”,他们学历往往较低,并从事劳力工作,通常集中住在租金较低廉的市郊,由于选择有限,很多只能屈身在违建、地下室及改建的防空洞中。

中国社会使用“低端人口”一词,可回溯到2006年。资料显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杨开忠在2006年1月兼任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时,首度提出“低端人口”,此一概念开始出现于官方文件中。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重点新城发展实施规划”中的“完善人口发展相关政策”一节中已有“减少低端产业”“防止低端外来人口在新城大规模聚集”的说法。随后多次于北京地方政府文件中出现。

尽管“低端人口”一词先前屡被抨击,但许多中国网民也会以“低端人口”自嘲,官方在举办各项大活动前,也会祭出各种手段要求“低端人口”暂时离开。

直至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2018年1月5日强调没有“低端人口”的说法,并澄清应该称为“贫困人口”。至此,中国政府才对贫困人口做出层级最高、最明确的扫除污名声明。

目前虽然许多大城市的主政者不敢直接公开挑明要驱赶“低端人口”,但由于涉及城市规划,仍使大城市中的贫困人口难以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他们脱贫致富的“中国梦”无以为继。

以北京来说,为解决各种“大城市病”,近年一直在纾解非首都功能。以往热闹的批发市场一个个拆掉,路边摊贩一天比一天少,外地人在北京讨生活愈来愈难,只能不断往外迁移。

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北京人口规模做出总量管制,到2020年,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更建议在“十三五”期间研议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确保人口规模不突破“天花板”。

距离2020年仅剩不到2年时间,根据官方统计,北京市在2016年年底常住人口就达到2172.9万人,距离在人口总量上设下的“硬指标”,仅剩127万人的成长空间,主政者无不小心翼翼。

仔细翻看数据,北京近5年来,常住人口成长数量及速度均不断下降,从2012年增加50.7万降到2016年的2.4万,增速也从5年前的2.5%降到去年的0.1%。

这些冰冷数据或为官员仕途做出保证,背后却是“低端人口”中国梦止步的辛酸血泪。

来源:中央社

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