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网上经常看到这样的提问:房地产什么时候崩盘?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崩盘?社会什么时候崩溃?
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是杞人忧天呢?
笔者想说,经济的发展必然是有其内在周期性的,缘起必然有缘落,循环往复向前推进。不过,这一波社会大崩溃,也许很快就要来了,很可能从制造业开始,而不是大家一直以为的,从房地产泡沫破灭开始。
一 制造业的环境
2016年,中国的汽车玻璃大王曹德旺投资10亿美元去美国开玻璃厂了。这可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企业家开始跑路了,不是李嘉诚,不是日本人美国人在跑。
这应该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预示着中国的基础制造业可能遇到了危险。
众所周知,企业家是一个国家最不可多得的财富。企业家的产生,有时候比政治家的成长更加艰难。特别是在中国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历经苦难创业终于成长起来的企业家,尤其不易。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不但要有超乎常人很多的坚强意志,敏锐的洞察力,不断学习的精神,还要善于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基本上可以算是一种百科全书式背景的人才。而做企业的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万劫不复,传统行业尤其如此。那些个玩互联网经济的人,在很多方面是远不如传统企业家的。所以,传统行业的企业家,才是一个国家真正的国宝。
不过,这些国宝级的企业家们,他们都被逼得要么开始跑路,要么准备跑路了。
1949年后的中国,从来都是只重器物不重人。一说到经济发展,都是去看各种高楼大厦、楼堂馆所、豪华政府大楼的壮观宏伟,各种虚假美丽的经济数据,各种飞禽走兽的山吃海喝。而创造出这些财富的个人,始终没有得到尊重。作为传统企业家,他们随时都处在各种盘剥之下。而那些官僚们想整治你,你就只有乖乖就范的命运而毫无反抗的可能。所以,当国外的机会比中国更好以后,跑路,用脚投票,就成了他们这些人最本能的选择。
中国的民营企业,不但解决了中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就业人口的就业,还为国家创造了绝大部分的财富。除了政府部门、那些玩互联网和股票金融等虚拟经济的企业外,制造业才是一个社会稳定的基石。
而中国的国营企业,除了搜刮民财、给经济添乱外,基本上对实体经济毫无帮助,起到的都是负作用,比如说水电气、高速公路、石油、通讯等,在垄断经营下,不但产品和服务价格巨高,而且服务差,消费者怨声载道,却敢怒不敢言。更要命的是这样的企业居然还实实在在地在亏损——也难怪,各种低效率和贪污腐败之后,怎么可能赚钱?
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是:如果民营企业家们跑路后,国内的大部分失业人口该怎么办?垄断国企还只解决各种国企二代们的就业,他们的就业岗位从来都是不对外开放的。所以,他们对社会人口的就业基本上毫无帮助。
当然,有人肯定要唱反调,说某些垄断企业还是要招人的。是的,他们当然要招某些人,比如那些八旗子弟根本搞不定的技术工种,还有就是像石油开采这样极度劳累的底层低端工种,一线电力工人等。垄断国营企业提供的基础性服务,比如水电气等,价格奇高,这是对民营企业进行的第一道盘剥。
二 房地产的影响
中国房地产大跃进式的发展,让用地成本和房租巨增,这是给基础制造业的第二道盘剥。
笔者在读高中的时候就有一个疑惑:房地产怎么就成了我们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了?除了几十年的使用价值外,基本上是不能吃不能喝的玩意儿。这钢筋水泥的盒子,除了搜刮老百姓几代人好不容易存下来的那点儿积蓄外,算不上什么财富吧?
可是过去十几年来,房价一直在涨,更甚至是泡沫式的飞涨。现在呢,大家也都看到了,就等着玩儿完的那天。这个问题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 高税赋的压榨
这个国家不断增加的公务员人数,还有每年大量对外援助的钞票,也都是需要从制造业来的。于是,就有了第三道盘剥,这就是被著名税收专家李炜光先生谈到的“死亡税率”的问题。他提到的数据非常有意思:对于中国企业税负究竟重不重的调查问卷,企业家认为税收负担很重和较重的比例很高,达到87%,认为税负可以接受的仅占8%,认为较轻和很轻的仅占1%(疑惑:这个1%的真是做企业的吗?)。
中国企业的实际税负接近40%的水平。40%的税负对企业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死亡,或可以叫“死亡税率”。因为在中国,除了新兴行业以及金融等领域外,大部分企业的利润率都不到10%。因此,40%的税费负担足以导致大多数东部沿海加工企业处于困境之中,甚至亏损倒闭。
如果再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中的“总税率”指标来衡量中国企业所承担的税负(总税率是指企业的税费和强制缴费占商业利润的比例)。2013年,中国企业总税率为68.7%,不仅明显高于发达国家,也显著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泰国和南非,仅略低于巴西。这之后的2014年和2015年,中国继续维持在68.5%和67.8%的高水平上。在如此重税之下,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活着已经不容易,何谈创新和转型?
当然,即便在如此严苛的条件之下,很多企业还是顽强的活了下来了,活下来的原因可能很多,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得不打偷税漏税的擦边球。而这偷税漏税之殇,又成了每个企业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因为它随时可能落下来,把任何一个“不听话”的企业家,以税务问题弄进监狱关起来。
相信在国家层面,是不可能没有看到这种情况的。因此,减税让利,应该成为必然,但是在巨大的官僚集团的体制惯性下,任何好的改革基本上都成为了不可能。
现在的官僚,不仅不比历史上的官僚好,甚至更坏。经验告诉我们,在这个国家,最不缺的就是马屁精,他们官腔十足,除了会忽悠,本质上就草包一个,毫无能力。
拿减税来说,今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一开始拿出了一个非常令人期待的减税计划,甚至承诺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只减不增”。结果,两会后,“营改增”匆忙出台,企业家们大跌眼镜。
做过企业管理的人都很清楚。所谓优惠政策,应该是在同一个体系里来比较。比如,人家原来喝的是白开水,你在白开水里面放点糖,水就甜了,非常直观,很好比较;但是,如果你在这白开水里面先放点盐,然后再加糖什么的,这样尝到的甜头就出了偏差,也无法让人们体会到,到底放了多少糖。
“营改增”的出台,就和当年的《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一样,不仅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伤害巨大,而且,可以看出国务院经济政策的智囊们是多么的幼稚可笑;幼稚可笑也就罢了,还要信心满满,猴急猴急的立即实施。一群书呆子,搞出了一个“营改增”的方案,人为地制造繁琐,程序操作变得困难,收税本身的成本也增加不少不说,最后一核算,企业的税费负担,一毛钱都没降,给实体经济带来的“优惠”是增加了3%-8%的综合税收成本。而一些地方政府,甚至想方设法创收,还大肆宣传税收如何如何增长,以便向上级表功。营改增减税5000亿也基本上成了笑话。
更可怕的是,在制造业大面积破产的情况下,政府为了税收总额年年增加,只能让那些还没有垮掉的企业承担更重的税负。所以,这些没有垮掉的基础制造业,要么跑掉,要么垮掉。现在,江浙一代有不少工厂已陆续往国外迁移,光是笔者熟悉的就有六家已经迁到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而且还有不少企业正在做外迁的准备。所以,这些实体经济的企业家见面的时候问候语一般都是:关了没有?搬到哪个国家了?
基础制造业的倒闭和跑路,势必造城大规模的失业人口,国家的税收那时候就算想尽办法搜刮,怕是也找不到对象了。没有了基础制造业的税收支持,国家哪里还能有钱,继续为庞氏骗局式的房地产行业托市?——当然,他们还有印钞机……
减税,如果不解决官僚的贪婪问题,基本上是无解了。因为每一次改革,又会成为他们大肆与民争利的盛宴。
美国、德国等工业基本上都进入了工业4.0时代,机器人开始大规模代替工人生产,我们的制造业,连基本的低廉而勤奋的人工优势都将逐渐丧失殆尽。而中国的资源优势和能够污染的环境优势,经过三十几年断子绝孙式的发展,要么挖掘殆尽,要么污染殆尽,也基本上是前途无望了。
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当年能让很多低级的制造业外迁,那是因为人家还掌握着核心技术,掌握着高端制造业,掌握着强大的科学研发能力了。更重要的是,人家的各种企业品牌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产生的大部分利润都是他们自己国家的。而中国的不少所谓“民族企业”,实际上都是外国人的,比如阿里巴巴什么的。
平心而论,中国的制造业基本上都是来料加工、组合装配、缺乏市场竞争力的低端制造业,只要一倒闭,一跑路,那我们的基础制造业,可能就会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而且很长时间会缓活不过来,或许就是永远活不过来了。
制造业完蛋,紧接着房地产泡沫完蛋,大量失业人口产生,而底层的农民工二代们将回不去农村,因为他们已经不会种田,农村土地也抛荒了,只能成为城市的流民。那么,中国又一个血流飘杵的大时代,可能就要开始了。
在这片雾霾的天空下,我们还有一丝改变的可能吗?真的希望有……
作者: 佚名
2018-01-07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