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当局强推的“煤改气、煤改电”政策陷入困境,环保部紧急下令“煤改气”工程未完工的地区继续使用燃煤取暖。另一方面,官方又推供暖新招——核能供暖。

官媒《新华社》上月末报导,中核集团研发“燕龙”泳池式低温供热堆,可用来实现区域供热。

报道称,“燕龙”是针对北方城市供暖需求开发的一种堆型产品,其原理是用小型低温核反应堆取代燃煤或燃气锅炉,进行供热。

中核集团宣称,泳池式轻水反应堆(49-2堆)已实现安全供热168小时,充分验证了泳池堆供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此外,由于低温反应堆温度不会超过摄氏100度,因此被认为安全性高于传统反应堆。

《德国之声》报道指出,中国政府坚持推广该项技术,但有人警告,在公众对于核能风险普遍存在担心的情况下,不要操之过急。

“一套新型的核反应设备发电,它要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层层的实验运转多年,(如果)这个反应堆是完全符合设计要求的,管理完全是符合当初设计管理的,(最后)没有发现任何核污染,这个新型的技术才可以投入使用,才可以投入民用。”美国核安全信息交流中心发起人何岸泉对《新唐人》分析:“在中国168个小时他说已经能证明它是安全的、经济的、稳定的复合相关标准,就可以在全国、乃至在全球推广是完全不负责任的。”

除了安全因素外,区域供热反应堆在经济上是否划算也值得探讨。中核集团表示,核能供暖的价格低于天然气供暖,约为每千兆焦耳30到40元。但一位核工业咨询师对路透社表示,区域供热反应堆的经济可行性依然难以预测。

在寻找新能源代替煤炭方面,中国当局可谓频频受挫。今年8月,环保部等部委发布“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强力要求2+26城市实施“煤改气、煤改电”。结果,由于天然气供应不足,导致价格飙升,出现“气荒”,上千万居民在寒冬中无法取暖,苦不堪言。

据《多维》消息,统计显示,此次涉及“煤改气”的京津冀地区有约200万户,加上山东、陕西等地“煤改气”的情况,全国受到“煤改气”影响的民众可能达到几百万户。

舆论压力下,12月4日,环保部下发紧急通知,允许“煤改气”工程未完工的地区继续使用燃煤取暖。然而,很多地区采暖用的燃煤锅炉已被拆除,根本无法烧煤取暖。民众质疑道:“炉子都被拆了怎么烧?”也有网民直斥当局朝令夕改。“好人,坏人都你做”,“取暖期快一个月,外面下雪了,你才说。”

看中国记者陈秋颖综合报导

20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