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当局去年11月通过的《网络安全法》6月1日起正式实施。其中规定,网络运营者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官方宣称,这为预防和打击网络犯罪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但外界舆论认为,网络实名制实质是对言论自由的控制。

中国最新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法律的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摄影:李若水)

以法律形式明确“网络实名制”

这项昨天开始实施的《网络安全法》第24条规定,“网络运营者为用户办理网络接入、域名注册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即时通讯等服务,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应当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第61条还规定,违反24条者,可能被处以5万以上50万以下的罚款,并令违规部门暂停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执照。

为了配合当局的这一最新政策,拥有大量用户的百度、知乎等网站纷纷表态,进一步强化帐号实名认证,使用方式为“后台实名,前台匿名”。网友注册需要提供、验证手机号码。

网络实名制由来已久

事实上,中国对于网络实名制的讨论由来已久。英媒BBC梳理了中国网络实名制的历程,发现早在2011年,北京就颁布《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用法律的方式推行实名制。该《规定》提出,微博用户在注册时必须使用真实身份信息,但“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也就是说用户昵称可自愿选择。

随后,总部位于北京的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网站微博都在2012年3月16日全部实行实名制,在此期限内未进行实名认证的微博老用户“不能发言、转发,只能浏览”。

第二波实名制的对象是手机号。2013年7月,中国工信部公布《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要求所有新入网、转入网用户在办理业务时必须登记真实用户信息。2016年5月,工信部又下发通知,要求2017年6月30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现实名登记。不予配合实名登记的用户,将被停机。这一通知也被称为“史上最严电话实名制”。

BBC认为,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近期的行动可被视为中国实施网络实名制的第三波高潮。

当局严控舆论 网友负评如潮

很多网民认为,全面实行实名制后,不仅不能帮助保护用户隐私,反而是对言论自由的控制。

“言论自由的末日到来了”,有网友直呼。网友“蝴蝶夫人”表示:“这种控制的消极作用也是极为明显的,如对言论自由的控制。在目前中国的格局下,网络对国家起了相当的制衡作用,因此从这个意义而言,目前不要推行实名制比较好。”

网友“Jenny_晴空”认为:“还是先把隐私安全保证下,这边不能保障信息安全,那边却要求实名,呵呵了”。也有网友指出,“这就是在控制思想,限制言论自由,非常不应该;要打击网络诈骗,查IP的方法也可以啊,干嘛非得来个实名制,连发个牢骚都会被查到,难以想象!”

2007年,韩国亦曾经实施网络实名制,做法与中国类似。但2011年,韩国两家网站和一家游戏运营商先后发生大规模用户信息泄漏,分别导致3500万和1300万用户资料泄露,被泄露的资料涉及生日、住址、身份证号等诸多详细个人信息。2012年,韩国宪法裁判所8名法官一致做出判决,裁定网络实名制违宪。

看中国记者陈秋颖综合报导

2017-06-02

标签 关键字
实名制 网络安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