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中心和科技中心之争,是当今城市竞争的两大热点。

谁在“两大中心”的建设上胜出,谁就将成为真正一线城市。过去5年里,中国内地的9个顶级城市,围绕着金融中心开展了激烈的竞争。随着2016年数据出炉,竞争的“阶段性结果”已经显露出来。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是这样的:上海正在复兴,北京依然强大,深圳快速追赶,广州正在发力,杭州、南京在崛起。

比较金融的强弱,有很多指标,也非常复杂。本文试图通过“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以下简称“资金总量”)和“金融业增加值”这两个最重要的指标来分析。

一、资金总量

“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是城市竞争的结果,也是下一步经济发展的基础,因此重要性远远超过GDP。这个数据由央行公布,没有纳入政绩考核,所以准确度非常高。用来研究城市金融业的竞争力,也是非常有用的。

中国内地9个资金总量最大的城市。排在第10位的是苏州,11位的是武汉,由于它们距离3万亿的资金总量尚有距离,所以没有列入比较。北京具有超强的实力,资金总量达到了上海的1.25倍。香港如果列入,只能排在第三位;台北如果列入,大概在杭州之前、广州之后。

过去5年里,深圳汇聚的资金增速达到157%,是最快的。这得益于两大原因:第一,深圳的高科技产业迅猛发展,带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第二,中小板、创业板的扩容让深圳资本市场活跃度增强,甚至一度超过了上海。

重庆和南京资金增速都达到了100%,非常耀眼。重庆这些年发展迅速,得益于国家高额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巨大的基建投入,但优惠政策不可能永远存在,所以未来重庆的增长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比之下,在强二线城市里,我比较看好杭州和南京。杭州的资金总量在被成都、重庆超过几年之后,在2016年末实现反超,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南京增速更强,过去几年在省内竞争中,先是全面超过了无锡,随后在资金总量上超过了苏州。

广州和天津资金增速垫底,但广州家底比较厚,短期内资金第四城的地位很难被超越。天津的经济增长一度非常耀眼,但资金总量的变化显示它的快速增长期正在结束。从长远看,天津、重庆都有可能重演苏州的故事。苏州一度挑战深圳和广州,但最近几年迅速滑落,资金总量可能被武汉挤出前十。

二、金融业增加值

金融业增加值,就是金融业的GDP,这个数字是由各地政府下属的统计局公布的,所以数据是不是准确就要看良心了。

在北上深三大金融中心的竞争中,虽然深圳资金总量增长迅猛,但过去5年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的增速却出人意料的低,跟上海、北京的差距在拉大,正在被广州追近。

过去几年,深圳金融业地区遭遇了两大利空:

第一,新三板被北京拿走;

第二,证监会调整了新股发行配比,深圳通过中小板、创业板获得的新股发行的优势被上海追平。

换句话说,过去5年里,老大和老二,都从老三家分了财产,所以老三变得有点弱了。不过深圳的金融业一向如此,每隔几年就会被老大老二拿走点什么。

上海的金融增加值在经历了跟北京多年缠斗、甚至被北京超过之后,终于大幅反超了北京。这跟中央对上海金融业大力支持有关,比如过去几年里上海证券交易所扭转了IPO数量上对深圳的劣势,上海自贸区获得了金融方面很多先行先试的权利。另外,目前中国10家全国性的交易所,也有6家在上海。

京沪深之外,广州和5个强二线城市的金融GDP很有意思,跟资金总量之间的关系混乱。比如杭州的资金总量超过了重庆、成都、天津、南京,但官方公布的金融增加值反而比他们少很多。

广州在资金总量增速几乎垫底的情况下,金融增加值增速却高居9大城市之首。重庆在资金总量略低于杭州的情况下,竟然可以创造出杭州1.5倍的金融增加值。

所以,金融增加值只能提供一个参考,因为它的数据都是由“参赛队员”自己公布的,不是由第三方(比如央行)公布的。

三、结论

下面,我分别用一句话点评一下9大城市的金融业:

北京:钱倾天下,资金总量第一的头衔永远不会丢失。

上海:在中央强力支持下再度获得优势。

深圳:单靠金融业来追赶上海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果跟高科技、新兴产业结合起来,10年之后或许可以看到曙光。

广州:家底雄厚,二线城市的“群狼”想超越仍然很困难。但跟北上深的差距,似乎也很难拉近。

杭州:重回资金第五城,杭州正准备挑战广州。

成都:痛失资金第五城的位置,成都缺的不仅仅是钱,更是人气。

重庆: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即将终结,未来将主要靠自己的内功了。

天津:小心身后的南京和武汉!

南京:它锁定的对手是杭州,成都、重庆、天津都没有放在眼里。

作者: 刘晓博

201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