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资委发布新修订的央企投资监管办法,针对中国央企的境内外投资项目建立负面清单,划定投资红线,限制中国国有企业在海内外与能源、矿业、房地产和石油业相关的行业。外媒认为,这是中国当局为防止资本外逃采取的措施。

中国当局遏制热钱随意进出中国市场。(网络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参考报》1月19日报道,中国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表示,这是国资委针对中央级国有企业的境内外投资首次启动“负面清单”监管,下一步将从“管投向、管程序、管风险、管回报”四方面,对中央企业的境内外投资进行全过程监管。

报道说,国资委对央企的境外投资的监管今后将更加严格。国资委的“负面清单”规定,对禁止类项目,央企一律不得投资。对特别监管类项目,央企必须上报国资委履行出资人审核把关程序。负面清单之外的投资项目,由央企按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自主决策。

国资委35号令明确规定,中央企业境外投资必须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国际化经营规划,坚持聚焦主业,原则上不得在境外从事非主业投资,确需开展非主业投资的,必须和具有相关主业优势的中央企业以合作的方式开展,通过优势互补降低投资风险,减少无序竞争。

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就此解释说,新办法设定了中国央企投资行为的红线,引入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的监管方式。各央企应该根据国资委“负面清单”的要求,按照各自企业的实际情况编制各自的“负面清单”,并上报国资委审定,内容会更加详细。

中国官方英文的《中国日报》1月19日的报道说,该清单包括:污染严重的行业、易受全球商品价格波动影响的行业,如与能源、矿业、房地产和石油业相关行业。

报道说,中国央企和其它企业近年来陷入了一场在全球巨额投资和并购的疯狂热潮,据中国政府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增长了44%,达到1.13万亿元人民币(1650亿美元)这个数目超过了8132亿元人民币的国内投资。其中最大的一项并购活动是“中国化工”对瑞士种子巨头“先正达”(Syngenta)的出价430亿美元的收购。该项目目前正在等待欧盟监管机构的批准。

在美国纽约的美中科技文化交流协会负责人谢家叶就此表示:

“我们都知道,投资资金通常都是追随挣钱机会的,哪里有挣钱的可能性,投资金就流向哪里。这些年来,中国的各种企业在海外积极投资或并购,但中国政府想确保,所有这些投资、并购活动都保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中国政府还不是一个完全的市场经济,它倾向于对一切经济活动都加以控制。”

中国《经济参考报》的报道说,虽然中国央企在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与国际一流跨国公司相比,央企国际化经营起步较晚,经验相对不足,对国际规则的熟悉和运用不够,对风险的识别和管控能力有待提高。再加上境外投资市场竞争激烈,国别差异较大,投资监管环境不同,境外投资面临着较大的政治、法律、社会、安全等各类风险。

在英国一家金融咨询公司做顾问的吴克钢此前接受本台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控制中国央企在海外的投资合情合理:

“中国政府要控制央企在海外的投资行为,旨在使遏制热钱随意进出中国市场,旨在对中国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进行规范化、合理化管理。这当然是合情合理的。”

法新社1月19日的有关报道说,负责监管中国102家巨型央企的国资委星期三发布通告明确说明央企不得投资、或只能在严密监管下才能投资的行业清单。这是中国政府为阻止资本外逃而采取的最新举措。但中国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表示,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国有企业在海外对高铁、道路、电信和核电等行业进行投资。

报道说,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浪潮似乎也震惊中国当局,因为中国面对国内的经济增长日趋减缓、资本外逃、人民币贬值等问题。日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目前已达到8年来最低点。中国政府的对策之一是加强监管国有企业的境外投资,加紧对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筛选,同时也宣布了吸引更多外国公司到中国投资的措施。

2017-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