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逃回北上广”等现象被媒体不断报道的时候,很多人会问大多数人都逃离了吗?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吸引力还存在吗?

12月20日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联合麦可思研究院共同发布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非物质吸引力榜单(2016)”,可以作为这种类似问题的参考答案。该研究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时不再仅仅考虑薪酬、行业、职位等传统影响因素,更多地考虑“城市非物质吸引力”,即城市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基础设施配套、国际化发展环境、个人成长机会甚至消费习惯等给就业者带来的非物质回报。榜单显示,在16个大学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中,大学毕业生为了到北京、深圳和上海就业,每月愿意放弃的物质消费超过1000元。

大学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非物质吸引力榜单(2016):北京、深圳、上海位列前三甲

该研究从中国147个百万人口规模以上的城市中筛选出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16个热门城市,结果显示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时不再仅仅考虑薪酬、行业、职位等传统影响因素,更多地考虑“城市非物质吸引力”,即城市社会环境、经济发展、城市文明、基础设施配套、国际化发展环境、个人成长机会甚至消费习惯等给就业者带来的非物质回报。

榜单显示,2015年,北京、深圳、上海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非物质吸引力位列前三。大学毕业生为了到北京、深圳和上海就业,每月愿意放弃的物质消费超过1000元,分别是愿意每月放弃1120元、1070元和1003元物质回报,来享受这三个城市为其工作和生活带来的非物质回报。

注释:其中数字为正数,表明大学毕业生去往该城市就业愿意放弃相应的物质回报,“-”表示吸引大学毕业生去往该城市需要补贴给其相应的物质回报。

榜单在16个大学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中,广州、杭州、厦门、南京分别位列大学毕业生热门城市非物质吸引力榜单的第四到第七位,大学毕业生为了到这些城市就业愿意每月放弃100-500元的物质回报。

而非物质吸引力相对较弱的城市需要依靠增加相应的物质回报,才能补充因城市非物质吸引力不足而未达到理想情况下的个人效用实现,即需要增加一定的可支配收入,才能吸引更多大学毕业生选择该城市作为就业发展的目标。

榜单展现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排行,大学毕业生在不同城市的购买力、为在各个城市愿意放弃的物质消费、各城市为提高非物质吸引力而采取的政策等也在榜单中体现。

该研究还发现,一线城市依靠其城市发展的绝对优势,在非物质吸引力方面占据领先地位。随着一线城市在人才政策的突破创新,产业转型升级的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的持续发展,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的争夺仍掌握更多主动权。但是,一线城市仍然有产业转移与人口疏解的迫切需求,加之生活成本居高不下、户籍制度条件苛刻,大学毕业生逃离一线城市,回流到准一线,甚至二三线城市的情况仍然存在。鉴于此,其他城市可以通过提升自身非物质吸引力,为吸引大学毕业生流向该城市就业和创业提供必要的支持。

广州、天津、郑州、上海和武汉在榜单排名上有较大程度提升

2016年,广州、天津、郑州、上海和武汉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非物质吸引力排名上与2010年排名相比有大幅度提升。其中广州、天津各上升8位,郑州上升7位,上海上升6位,武汉上升4位,北京上升1位。

该研究分析,近年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协同发展效果明显,受北京、深圳生活成本不断升高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逐渐向区域内其他城市扩散,广州、天津市自身也具有良好的城市风貌与发展潜力,在城市非物质吸引力方面有较大提升;上海作为传统一线城市,这几年人才政策大胆突破,国际化发展更具吸引力,在区域内公路、高铁网络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上海非物质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被释放出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和积分落户政策也是吸引大学毕业生的重要原因。

以郑州、武汉为代表的中部城市正在崛起,非物质吸引力排名有正在提升。郑州作为传统人口大省河南省的省会城市,人才自我供给能力较强。另一方面,郑东新区的建设与发展,有效推动了郑州吸引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截止2014年底,郑东新区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300亿元,建成区面积突破100平方公里,入住人口突破100万,入驻大型企业超过10000家,成为河南省城市化的重要标志和展示城市新形象的“窗口”和“名片”。

武汉以创新创业作为发展特色,通过科技园区及配套措施的发展,吸引了一大批大学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有“中国光谷”之称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聚集了42所高等院校、56个国家、省部级科研院所、58名两院院士、20多万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80多万在校大学生,是中国第二大智力集聚区。

研究进一步发现,在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创业的引领带动下,尤其是以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为代表的创新集聚区域得到快速发展,其核心城市和区域整体的非物质吸引力水平获得大幅提升。但是,也需要注意,创新城市集聚区域内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之间在非物质吸引力方面是具有差距的,核心城市的过快发展也会对区域内外的周边城市在吸引人才方面造成一定的挑战,需要区域统筹协调、合作发展,建立人才共享制度。

城市管理者如何用软实力吸引人才?

虽然在受到一定的挑战,但大学毕业生就业热门城市中仍然有一些城市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作为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双中心之一,青岛打造以海洋产业为特色,将会带动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行业在该区域发展;目前青岛正在打造东方影都,被誉为“东方好莱坞”,将会吸引影视行业大量的人才。成都作为链接东西部地区的核心城市,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人才枢纽作用;根据2016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榜单,2016年1-7月,成都净增世界500强企业10家,总数达到278家。宁波作为长三角地区发展的重要城市,在人才政策和发展方面进行了系统性的创新,提出了引培升级、发展支持、评价激励、服务保障、责任落实五大方面的《关于实施人才发展新政策的意见》,被称为“宁波人才发展新政25条”,对于城市吸引人才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准一线城市非物质吸引力发展出现了分化,部分城市在向一线城市水平发展的道路上“患上”了明显的大城市综合症,如房价的攀升、交通的不便、公共资源使用的拥挤等,这些都成为非物质吸引力在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减分项。在准一线城市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管理者需要提前对人才发展进行长远谋划,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加大力度提升城市非物质吸引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城市软实力,对于人才吸引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智见》

2016-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