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近日发布报告表示,虽然人民币将在今年10月份正式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但是还不太可能成为投资者的避险货币。
 
20160726084435125
 
彭博社7月25日报导,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Dallas)上周公布一份报告,对人民币是否能成为投资者的避险货币表示质疑。
 
阿尔伯塔大学的 Rasmus Fatum和 Guozhong Zhu,以及一桥大学的 Yohei Yamamoto在报告中表示,他们经过研究发现,人民币目前并不是避险货币,也没有迹象显示人民币正在朝着避险货币的地位发展。
 
避险货币也叫保值货币,不容易受到政治、战争、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开这些因素引发贬值的风险。
 
人民币贬值降低国际吸引力
 
报告中提到,在市场波动性加剧的情况下,人民币相对传统的避险货币(美元和日元),均出现贬值。
 
数据显示,2011年2月28日至2016年4月30日期间,每当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升高(VIX指数上扬)时,离岸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日圆均出现贬值。
 
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贬值2.8%,降低了其在国际市场的吸引力。
 
美元和日元被视为避险货币。此次报告中提到,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避险特征最明显的是日圆。2014年的报告中提到,1999年~2013年期间,26种货币当中只有美元、日圆呈现避险货币的特征。
 
体制问题令市场信心不足
 
另外,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表示担忧,同时,不确定(中共)央行让人民币更加自由浮动的承诺是否能兑现。
 
彭博社的报导说,在市场动荡时期,有助于一国货币成为投资者避险货币的因素包括:透明的政府机构、可预见的政策以及流动性充裕的市场。
 
纽约布朗兄弟哈里曼银行(Brown Brothers Harriman)新兴市场外汇策略主管Win Thin在7月21日表示,中国要实现上述因素还存在困难,中国的体制没有可靠的历史记录可循,所以即使人民币成为储蓄货币,也不意味着具有避险货币的地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去年11月30日宣布将人民币加入国际储蓄货币,从今年10月1日开始正式成为“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三大货币。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曾经表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还存在法治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还缺乏对全球资金的吸引力。
 
来源:大纪元记者李默迪综合报导
 
2016-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