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陆定一“文革”前曾任中宣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严慰冰既是陆的妻子,也是陆的机要秘书。林彪的“处女证明”,针对的正是严慰冰的“匿名信”——这些信,据说“用词下流”,“信上说叶群在延安时跟陆定一好,林豆豆就是陆定一生的。林彪到哪里信就到哪里。这就涉及公安问题,一定是能够掌握林彪的行踪的人写的,林彪到哪里她都知道。经过侦破知道是严慰冰写的。”本文摘自腾讯网,作者谌旭彬,原题为《林彪公开散发“处女证明”始末》。
1966年5月,林彪曾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散发过一份让许多与会者瞠目结舌的“处女证明”。该证明全文如下:
“我证明:(一)叶群和我结婚时是纯洁的处女。婚后一贯正派;(二)叶群与王实味、×××根本没有恋爱过;(三)老虎、豆豆是我与叶群亲生的子女;(四)严慰冰的反革命信,所谈的一切全系造谣。”落款是:“林彪,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四日”。①
对该声明之真假,部分学者尚存疑问。如余汝信曾采访戚本禹,戚的答复是“没有见过这么一个‘证明书’。批陆时,发过一份材料,是陆夫人严慰冰写的匿名信。”②但同样与会的李雪峰、谷牧、刘志坚、王力等人,却无不与戚本禹所言相反。据李雪峰说:
“我坐在第一排,对着主席台的左手。我的左边是聂帅,右边是彭真。我走进去,坐下看见桌上放一张文件,字有核桃大,我拿起看是林彪的手书,未看得很清楚,大致是说他证明……当我拿起来看林彪的手书,还未看明白,就听聂帅拿着林彪手书,生气地冲着主席台上的人说:‘发这个做啥?收回!’……很快文件就回收了。”
谷牧与刘志坚的回忆相对简短。谷牧说:“我还看到林彪……恬不知耻地写条子证明叶群是处女。”④刘志坚说:“会前在每个席位上放了一张林彪写的复印件:‘叶群是处女。林彪’。散会时有工作人员收走。”⑤
王力在其遗稿中,留下了对“处女证明”一事迄今最为详尽的描述。据他回忆:
“陆定一早就受审查了,就是因为严慰冰写匿名信的事。……彭真审查陆定一的结果,说陆确实不知道严写匿名信,林彪很恼火。政治局会上林彪写了一个条子,证明他和叶群结婚时叶群是处女。这个条子印出来发给到会人。陆定一发言没有说几句,林彪就质问:你为什么要害我?我这人一直喜欢一点知识分子,对你陆定一我还是比较喜欢的,你为什么干这么坏的事,用意何在?陆定一说我确实不知道。林彪拍了桌子,说了脏话,说你们两口子天天在床上□□,能不知道吗?批判变成了闹剧。”⑥
陆定一“文革”前曾任中宣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职。严慰冰既是陆的妻子,也是陆的机要秘书。林彪的“处女证明”,针对的正是严慰冰的“匿名信”——这些信,据说“用词下流”,“信上说叶群在延安时跟陆定一好,林豆豆就是陆定一生的。林彪到哪里信就到哪里。这就涉及公安问题,一定是能够掌握林彪的行踪的人写的,林彪到哪里她都知道。经过侦破知道是严慰冰写的。”⑦
按王力的说法,严慰冰写匿名信的动机,并不复杂,乃是怀疑丈夫陆定一与叶群之间存在外遇。但匿名信频频寄出后,事情却变复杂了。王力说:“1965年中央决定要彭真审查陆定一,看是严慰冰单干,还是有个夫妻店。要陆定一离开北京。陆定一到外地后,给严慰冰打电话都有人窃听。”⑧
另据刘少奇夫人王光美晚年披露,此事还有一重鲜为人知的细节:
“严慰冰同志写匿名信这件事,我原来一点也不知道。叶群固然很坏,但我觉得严慰冰同志采取这种方式实在不好,有问题可以向组织上反映嘛!而且,她反对叶群可又要把这事往别人头上栽,这不是挑拨吗?她在有的匿名信上署名‘王光’,信里说‘咱俩是同学,谁也知道谁’,还把发信地址故意写作‘按院胡同’。按院胡同是我母亲办的洁如托儿所的地址。这不是有意让人以为写信人是王光美吗?我原先完全蒙在鼓里,好几年都不知道,一直到破案,才大吃一惊。”⑨
如此,则刘少奇与王光美也被深度卷入了事件之中。至于一场桃色纠纷,究竟如何演变,最后终于成了一场政治斗争,内中尚有许多谜团未解。
注释
①金春明:《“文化大革命”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P157。“×××”系原文,未知是何人。
②余汝信:《与戚本禹面对面》。
③李雪峰:《我所知道的“文革”发动内情》,《百年潮》1998年第4期。
④谷牧:《谷牧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P224。
⑤刘志坚:《风雨征程》,国防大学出版社1996,P241-242。
⑥⑦⑧王力:《王力反思录》,北星出版社2001,P391。
⑨黄峥执笔:《王光美访谈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P392。
来源: 腾讯网
2016-03-28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