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视频截图)

中国3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增速猛降,生产者物价指数(PPI)跌幅扩大,显示中国通缩压力仍是经济复苏的主要威胁。

中共国家统计局(NBS)周四(4月11日)公布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微幅上涨0.1%,远低于2月的增幅0.7%,也低于市场预估的0.4%。

数据显示,3月服装、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价格上涨,但蛋类、鲜果、畜肉价格均下降,整体而言食品烟酒类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1.4%,抵消了CPI涨幅。值得注意的是,交通工具类价格也同比下降了4.6%。

3月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2.8%,较上月2.7%的降幅进一步扩大,这已是连续第18个月下跌,为2016年以来最长跌势。

从环比看,PPI下降0.1%。CPI降下1.0%,不仅低于2月1%的涨幅,也低于经济学家预测的0.5%的降幅。

在数据公布后,股市随之下跌,预计将中国股市连续第六天下跌,而在香港上市的中概股指数也下跌。

价格下降不仅挤压了中国企业的利润,阻碍了它们的投资,消费者也可能会因为预期商品未来更便宜,变得更不愿意消费。一些行业的价格竞争也在最近加剧,显示通货紧缩可能在未来几个月内,持续阻碍中国经济。

经济学人智库(EIU)经济学家徐天辰(Xu Tianchen)对路透社说:“季节性效应肯定起到了作用,2月份年节期间食品价格大幅上涨,随后又回落。”

“更广泛地说,产能过剩问题正在影响价格,这将阻碍中国人民银行刺激经济的努力”,徐天辰补充道,“汽车价格同比下降4.6%,这可能表明制造商正在分销和销售过程中进一步降价。”

凯投宏观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告诉路透社:“尽管消费者价格不再下降,但制造业产能的快速投资仍在拖累出厂价格。”

近几个月来,中共当局推出了一系列刺激家庭消费的措施,包括更宽松的汽车贷款规定,但由于担心经济下滑和就业市场疲软,消费者对大额消费仍持谨慎态度。

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3月份的年度核心通胀率为0.6%,低于2月份的1.2%。CPI月环比下降1.0%,

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共央行面临的挑战是,更多信贷流向生产而非消费,这暴露了经济的结构性缺陷,降低了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需求长期疲软,也让人质疑政府难以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周三,信评机构惠誉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下调至负面,理由是经济增长放缓和债务持续上升,正使中国的公共财政面临风险。

来源: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