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记者夏雨综合报导)中国经济正陷入衰退。工业生产下降,零售额下降,房地产行业继续陷入困境,中共央行刚刚意外降息。关于中国经济的坏消息频繁出现在媒体上,分析显示,五大深层问题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危机。

中国经济放缓令国际领导人和投资者感到震惊,香港恒生指数上周五陷入熊市,较1月份的近期高点下跌逾20%。上周,人民币汇率跌至16年来的最低水平,促使中共央行采取了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货币防御措施,将美元汇率设定为远高于市场预估价值。

消费者价格下降,房地产危机加深,出口下滑,年轻人的失业率变得如此严重,中共政府却暂停发布数据。更糟糕的是,最近几周,大型住宅建筑商碧桂园和一家知名投资公司未能向投资者付款,再次引发人们对房地产市场持续恶化,可能导致金融稳定风险加剧的担忧。

由于缺乏坚决的刺激内需措施以及对疫情蔓延的担忧,引发了新一轮的增长评级下调,多家主要投行将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5%以下。

以下是综合CNN和彭博社报导,导致中国经济陷入危机的五大深层因素:即房地产危机、内需、地方债务、人口下降和脱钩。

房地产危机

自4月份以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本月,随着中国曾经最大的房地产销售开发商碧桂园和顶级信托公司中融信托违约,人们担忧加剧。

碧桂园拖欠两只美元债券利息的报导让投资者感到恐慌,并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恒大的记忆,恒大在2021年债务违约标志着房地产危机的开始。

尽管恒大仍在进行债务重组,但碧桂园的麻烦引发人们对中国经济的新担忧。

北京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来重振房地产市场。但即使是实力较强的企业现在也徘徊在违约边缘,凸显北京在遏制危机方面面临的挑战。

与此同时,房地产开发商的债务违约似乎已蔓延至中国价值2.9万亿美元的投资信托行业。中融信托为企业客户和富裕个人管理着价值870亿美元的资金,根据本月早些时候的公司声明,该公司未能向至少四家公司偿还一系列投资产品。

CNN报导,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主管朱利安·埃文斯-普里查德(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损失,有可能蔓延至更广泛的金融不稳定。”

“随着国内资金越来越多地逃向更安全的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更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流动性问题。”他补充道。

民众不消费 内需不振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家庭消费对中国GDP的贡献率约为40%,一直很低。全球平均水平而不是经合组织的水平,约占GDP的60%。并且中国家庭对房产或住房的需求正在持续下降,即使政府在当前政策环境下向中国家庭提供刺激性支票,中国家庭也不一定有消费动机。

彭博社报导,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员刘宗元分析说,一是信心负面冲击,二是通货紧缩的政策环境。其中的负面信心部分来自于人们对家庭资产负债表恶化的物质感受,正如中国人的感受“嗯,你知道,我可以凭经验观察到我的房子的价值下降了,但我仍然要支付大量抵押贷款。”

他表示,另一方面,随着中国GDP增长放缓,我们看到全球供应链和国际跨国公司的转移或重新分配,对中国市场变得不那么看好,那么,创造的高薪就业机会就会减少。

“因此,中国人会说,‘好吧,等一下,我认为我不会赚更多的钱。’因此,他们不会被激励去消费,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储蓄。”他说。

中共上周二(8月15日)公布的7月份主要经济数据显示,7月份的消费者支出、工业生产以及公共和私人投资指标均大幅低于预期。

地方政府债务

另一个主要问题是地方政府债务飙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导致卖地收入大幅下降,以及实施新冠大流行封锁成本挥之不去的影响。

地方层面严重的财政压力不仅给中资银行带来巨大风险,也挤压了政府刺激增长和扩大公共服务的能力。

迄今为止,虽然北京已推出一系列稳步增量的经济刺激措施,包括降息和其他帮助房地产市场和消费企业的举措。但它没有采取任何重大举措。经济学家和分析师告诉CNN,这是因为中国负债过多,无法像15年前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那样提振经济。

当时,中共领导人推出4万亿元人民币(5860亿美元)的财政计划,以尽量减少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这些以政府主导基础设施项目为重点的措施,也导致了前所未有的信贷扩张和地方政府债务大幅增加,中国经济仍难以复苏。

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虽然当前的经济低迷也存在周期性因素,需要加大刺激力度,但政策制定者似乎担心他们的传统政策策略将导致债务水平进一步上升,从而在未来再次对他们造成影响。”

人口下降

此外,中国面临一些长期挑战,例如人口危机以及与美国和欧洲等主要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

据界面新闻网最近的一份报告称,中国总和生育率(即女性一生中平均生育的孩子数量)从两年前的1.30降至去年的1.09,创历史新低。这意味着中国生育率现在甚至低于长期以老龄化社会闻名的日本。

今年早些时候,中共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从去年开始出现六十年来的首次减少。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的分析师在上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对其经济增长潜力构成重大挑战。”

劳动力供应的下降以及医疗保健和社会支出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扩大和债务负担增加。劳动力减少还可能侵蚀国内储蓄,导致利率上升和投资下降。

“从长远来看,住房需求将会下降,”分析师们补充道。

彭博社报导,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员刘宗元表示,人口挑战本身并不一定是一场危机,因为只要你有一套正确的政策来应对它,你就应该能够创造一个缓冲。所说的“缓冲”,是指为中国家庭和老年人建立一个支持网络或加强福利支持。但现实情况是,从几个指标来看,中国养老金体系实际上非常不发达。养老金制度,特别是地方政府层面的养老金制度目前承受的压力尤其大,因为中国刚刚经历了近三年的清零政策,给地方政府带来很大的财务压力,因为一方面他们的收入下降了,另一方面,大规模新冠病毒零检测也带来了大量支出。

CNN报导,埃文斯-普里查德表示,人口结构、从农村向城市地区移民的放缓以及地缘政治的分裂,“本质上是结构性的”,并且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政策制定者的控制范围。

他表示:“总体情况是,自(新冠)大流行开始以来,趋势增长已大幅下降,并且在中期看来将进一步下降。”

脱钩

全球跨国公司已经不太倾向于在中国投资。这种日益加剧的贸易紧张局势始于川普领导下,并在拜登领导下继续持续,甚至可能加剧,特别是中共三年清零,导致大量外资流出中国,外企加速转移供应链,甚至连外国人也开始撤出中国。

彭博社报导,刘宗元表示,人们对于什么是脱钩或者什么是去风险非常困惑。实际上并没有关于它们是什么的正式定义。“就个人而言,在新冠疫情期间,当我意识到我无法从纽约搭乘飞机返回上海或北京的那一刻,对我来说,这是脱钩的标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现在纽约和北京或上海之间仍然没有直飞航班。”

“目前,我认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航空业有具体政策和具体举措来增加航班,但仍远低于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所以我们可以具体观察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他说。

刘宗元说,但真正脱钩,是从供应链多元化角度来理解的。这个想法实际上并不是要摆脱中国,实际上是关于不要过度依赖一个简单的供应商。

根据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Stern School of Business)和包裹递送巨头DHL3月份的一份报告,美中贸易关系开始呈现脱钩的“总体格局”。

该研究称,2022年,中国进口商品占美国进口商品总额的比例将从2017年的21.6%下降至16.6%。2022年美国对华出口商品占美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从2017年的8.4%下降至7.3%。

近日,美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美国今年前五个月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同比下降约25%。美国从中国的进口占进口总数的13.4%,同比下降了3.3%。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很多产品出现下降趋势,半导体产品进口出现减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