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周四(7月20日)刊文说,如今中国步履蹒跚的经济走势与日本“失落的十年”之初有很多可比之处。比如:通货紧缩迫在眉睫。劳动力正在萎缩和老龄化。房地产繁荣已是过眼云烟,只留下沉重的债务。现金充裕的消费者把钱包捂得紧紧的。

那些投资中国的人士早已感受到了经济寒冬,中国股票是世界上最便宜的股票之一。目前,国内股价已经低于2007年水平,每股收益也只是与2013年持平。

关键是中国经济是否有未来。中国是否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更因未富先老而雪上加霜?是否还能依靠受过良好教育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口摆脱经济阴霾?

文章说,理论上讲,经济增长来自三个方面:人口增加、资本增加或提高生产率。中国不可能拥有更多的工人,因为人口数量从2022年开始减少。而资本增加也已到了瓶颈,过去政府和企业通过借贷搞了太多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

最后就剩下生产率,如何提高生产过程中人口或资本的单位产出。

过去十多年,中国的生产力统计一直在走下坡路。企业利润不佳和股价萎靡不振是生产力疲软的必然结果,而政府正在阻碍生产力的改善。

从直接反映生产率的通胀率指标表现来看,更是惨淡。6月份通胀率为零,这是通胀率月度数字连续第五个月下降,也是自2003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

中共当局从2008年起开始统计核心通胀率(剔除食品价格和快速下降的能源价格),该指标只在COVID疫情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低过当前水平。

此外,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仅为3.2%,低于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到COVID疫情期间。

“任何有关疫情后的重新开放将带动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希望都已破灭。”文章总结说。

中国经济长期失衡的问题尚未解决,又面临着后疫情时代的诸多挑战。作为世界工厂,中国还面对后疫情时代全球制成品需求疲软的影响,这也是中国6月份出口骤降12%的原因所在。

而且此前过度借贷和投资于住房等非生产性资产的政策指导,已经在压缩非常虚弱的消费。

这就是中国可能重蹈日本“失落的十年”的原因。如果中共当局继续向中国恒大等陷入困境的开发商提供贷款,并弱化风险,这些房企就会变成僵尸企业,浪费经济资源。

如果这些企业被迫重组并且停业,就会拖欠贷款,短期内就会给放贷机构造成损失,并暂时抑制经济增长。

日本选择了将泡沫带来的痛苦分摊到数十年的疲弱增长中,而不是承受短期的剧烈冲击。因为短期冲击可能导致预料之外的创造性破坏。

中共喉舌媒体《人民日报》在2016年曾发表作者匿名评论文章警告经济风险,中国的经济学者们也对日本进行了大量研究。

但当局非但没有采取行动,更是选择了更加错误的道路。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高级研究员罗奇(Stephen Roach)告诉《华日》,自那时以来,中国已对转向消费主导型增长进行了很多谈论,但几乎没有采取什么行动。

他表示:“2016年让(上述匿名作者)非常担忧的债务密集型增长实际上在之后的七年中大幅增加了。”

《华尔街日报》说,这是因为当局在政治上很难告诉中国人,他们在泡沫时期花钱购买的住宅可能永远都无法完工,也很难让人脉发达的开发商倒闭,或者取消对出口商的支持。因为这些举动都可能让经济震荡,中共担忧由此带来的政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