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记者程静综合报导)中共周一(17日)公布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达6.3%。专家认为,该数据受到基数效应的影响被误导性夸大,实际上经济“正在陷入停滞”,甚至衰退,三架马车熄火。原因是中共政策多变,债务沉重,消费者及企业信心低迷等,官方几次降息未能刺激经济,经济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

专家:经济相当疲软 陷入增长乏力困境

在中共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中,二季度GDP同比增速达6.3%,是过去两年来增幅最高的季度。整个上半年GDP同比增速达到5.5%。不过《华尔街日报》说,中国经济数据可能纸上光鲜,但感觉像陷入衰退。

法新社说,这一数字具有误导性,只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去年2022年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只有0.4%,当时受到经济重镇上海清零封锁的影响。中共官方公布的经济增长数据具有明显的政治性。

二季度经济增速低于预期。此前,彭博社、财新传媒、路透社分别对机构或经济学家进行调查并取均值,三者对二季度的增长率预测分别为7.1%、7%、7.3%。而实际数据显著低于这三个预测值。

“这(6.3%)是一个相当令人失望的数字,因此显然(经济复苏)这一趋势正在放缓。”加拿大王家银行资本市场亚洲外汇策略主管Alvin Tan表示。

中共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二季度环比仅增长了0.8%,而一季度环比增长为2.2%。《纽约时报》说,这更能体现出经济复苏放缓的趋势。特别是,青年失业率达到21.3%,创下2018年有该统计项以来的最高纪录,这还只是城镇人口的统计。

“这不是强劲的复苏,经济相当疲软。”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说。澳大利亚联邦银行经济学家Carol Kong表示:“数据表明,中国的后疫情时代的繁荣显然已经结束。”

《华尔街日报》援引康奈尔大学贸易政策与经济学教授、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中国区负责人普拉萨德(Eswar Prasad)的话说,中国经济“显然正在陷入停滞”。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Moody’s)的经济学家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表示,“中国的经济复苏从‘不好’变成‘很差’。”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一些经济学家最近辩称,即使中国没有陷入通常定义的经济衰退,也可能陷入所谓的“资产负债表衰退”。在这种情况下,沉重的债务负担和消费者及企业信心低迷,会使经济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并使决策者难以通过降息重新刺激经济的活力,因为几乎没有人愿意借贷。

报导说,中共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采取大规模刺激措施,只是采取了小幅降息及其它有限度的举措。有经济学家称,北京政策重心从经济增长转向为发生冲突做准备。

分析:三架马车全熄火

资深时事评论员王赫17日对大纪元分析,近日官方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了拉动中国经济成长的“三驾马车”都熄火了:内需疲软、投资乏力、进出口下降。

他说,在消费方面,官方GDP数据中,消费成为主要拖累因素。作为家庭消费的主要指标——零售额在6月份较上月大幅回落。尽管该指标同比增长3.1%,但增速远低于5月份的12.7%。汽车类零售同比下滑1.1%。而青年失业率(16-24岁)6月高达21.3%。

在投资方面,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4兆3113亿元,年增3.8%。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年减0.2%。从环比看,6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39%。

王赫认为,这说明投资主要靠政府,政府能力非常有限,而且这并没有撬动民间投资,反而增大了政府的债务风险。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显示资金外流、产业外移、“润”风劲足。

中共官方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58,550亿元,同比下降7.9%,开发施工面积和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按年下降6.6%、5.3%。

此前的中共海关数据显示,以美元计价,今年6月中国出口贸易额下降12.4%,创下三年来最大跌幅,进口年减6.8%,进出口双双下降。今年上半年,出口年减3.2%,进口下降6.7%。按美元计价,6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收窄17%,对欧盟出口同比下降13%,对美国出口下降24%,对日本出口下降16%。

王赫说,这表明出口态势相当不好。

经济乏力四个可能因素 专家:后疫情时代繁荣结束

对于中国经济数据疲软的原因,德国之声报导,穆迪分析公司(Moody’s Analytics)的哈利‧墨菲‧克鲁斯(Harry Murphy Cruise)列出了四个涵盖中国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因素:

首先,消费者对经济复苏仍持怀疑态度,对就业和收入增长的预期已转为负面,加剧了人们的担忧,一方面使得储蓄率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抑制了消费。

其次,经济步履蹒跚,企业对扩大生产或投资犹豫不决而采取观望态度。这体现在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下滑。

第三,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几乎没有好转的迹象——上半年住宅投资同比下降7.9%。而需求疲弱继续压抑房地产价格。

最后,全球经济疲软压抑了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出口数据连续同比下降,这给中国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尤其是电子产品制造商带来了额外痛苦。

对于内需疲软,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亚洲经济学家Mark Williams对《华尔街日报》说,人们都对未来忧心忡忡,没人愿意花钱,“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包括领导层对经济增长的承诺,有太多的不确定性”。

尽管从中共高层的习近平到李强都不断安抚民企,但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开发商和互联网公司的整顿,仍然导致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投资意愿。

《华尔街日报》说,全球创业观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的一项调查发现,2022年,18至64岁的中国人中只有大约6%打算在三年内创业,低于2021年的21%,亦低于22%的全球平均水平。

中共政策多变 分析:企业和民众对未来缺乏信心

外界普遍认为,中共一向数据造假,真实的经济情况可能更糟糕。

经济评论人蔡慎坤对自由亚洲表示,经过官方审查的经济数据,都无法达到外界预期,反映中国经济表现的问题,已到了官方难以自圆其说的严重程度。

他说:“现在的问题是数据造假都已经造不下去。很多的数据实际上都是在下降的,但当综合起来,又说居然在增长,这是说不过去的,尤其是出口,整体是大幅度下跌。

“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还是房地产销售,还是个人的消费,总体的趋势,包括失业率,也是在往下走的。现在的粉饰的数据都很难自圆其说,第三季度的经济肯定只会更加的糟糕,今年保5.5%是非常困难。”

蔡慎坤表示,中国没有出现疫后的经济复苏,不仅是市场去中国化的外在因素,内部对未来缺乏信心更严重。

他认为:“信心比黄金还重要,没有信心是不可能带动经济的增长。在这种政治氛围的政策不明朗,政策多变,对企业和老百姓的不停折腾,使得没有企业和个人愿意投资,愿意与国家经济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