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限电限产的产业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监管,以及网络平台黑名单等措施,都接连打击经济表现。图为中国电网。(视频截图)

(大纪元记者侯骏霖台湾台北报导)近期中国经济扩张速度逐渐放缓,各家国际预测机构纷纷下修对中国2021年经济成长预测。

台经院院长张健一15日表示,中国经济放缓很大一部分原因,跟疫情零容忍的政策有关,比多数国家更频繁地实施封锁,加上限电因素影响,导致国际企业逐步将产业线移往东南亚。过去支撑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现在仅剩下出口还未熄火,中国经济降温情况非常显著。

张健一指出,新变种病毒Omicron传染力比之前的Delta病毒株更高,现有疫苗效果并未明朗,许多国家也升级防控措施,但疫情再起,可能导致中国实施一些零容忍政策,来防止疫情扩散。

中国今年第三季经济成长率仅4.9%,与前两季的18.3%、7.9%,打破经济成长率“保6”、呈现急遽衰退的趋势。张健一表示,今年疫情引发中国多个城市封锁及旅行限制,不仅减少制造业产出,也严重影响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市场也对于中国第四季及2022年的经济成长前景表示担忧。

张健一认为,除了疫情以外,中国限电限产的产业政策、对房地产行业的严格监管,以及网络平台黑名单等措施,都接连打击经济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东南亚国家疫情逐渐获得控制,国际企业都在考量将生产移出中国,在内外需熄火的状态下,中国经济降温的情形也尤为明显。

彭博社总结2022年全球经济面临的八大风险,地缘政治也位列其中。张健一表示,就经济层面来看,台海冲突、战争是大家最害怕发生的事,但战争会使中国经济更加纷乱,对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连任的适当性,可能会有影响,个人认为发生的可能性低。

张健一说,中国所得分配不均的问题,以全球来说很严重,习才会喊出“共同富裕”政策,“强迫本来拥有资源较多的(民企)必须拿(资金)出来”,加上房地产业的债务问题持续延烧,习必须先稳定中国的经济成长。

在美中脱钩的趋势下,他说,台湾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资源不如大型企业多,要进入国际市场有一定的门槛,产业创新转型基金也着眼于鼓励企业并购、组成国家队,希望带动企业的整合与合作;多家公司例如Tesco、亚马逊、Forever 21、Uber,近年也关闭或出售在中业务,厂商应多留意自身的产业动向。

此外,为因应全球化趋缓及地缘政治的变化,张健一认为,台湾必须要“打群架”。台湾很多隐形冠军可能已经在全球主要市场排名前10%,如果可以强化竞争力,就需要有策略提破现况,台湾除了半导体外,如果可以成立产业控股公司,有机会发挥更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