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1月14日讯】上周日,日本在从巴西抵达的4名乘客身上,发现了全新的变种中共病毒。从去年2月份发现的第一个重要变种病毒D614G开始,再到近来英国、南非和日本发现的三个新变种,中共病毒越变越多、越变越严重。这不禁引人担忧:接下来的疫情,会走向何方?我们现在的疫苗、口罩、社交距离,还会和之前一样有效吗?
从南非、日本变种开始病毒进入人体的“钥匙”改变了1/3
讲病毒变异之前,先说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共病毒要想感染一个人,需要用它表面的“刺突蛋白”和人体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刺突蛋白和细胞有6个主要的“结合位点”,相当于病毒进入人体的6把关键“钥匙”。
去年2月,出现了第一个受关注的变异病毒D614G。但是,它的变化不大,并未影响到结合位点,所以没有引起担忧。
去年9月,出现了英国变种病毒B117,它的结合位点6个中变了1个,开始引起一些担忧,但基本上乐观,因为疫苗似乎还有效。
然而,南非变种和在日本发现的新变种,6个结合位点变了2个,相当于进入人体的钥匙变形了1/3。这就不得不让人担心了。
日本发现的变种病毒,和南非的接近,都改变了N501Y和E484K两个结合位点。目前的研究发现,N501Y导致传播力、感染力增强50%∼70%;而E484K,则提高了病毒逃避人体免疫系统的能力,有可能降低疫苗和体内抗体预防病毒的效力。
全球疫情三波上升 一波比一波高
从2019年疫情爆发以来,全球疫情呈现三波上升趋势,而且一波比一波高。
去年三、四月份,是病毒最初从中国传播到全世界的时候,当时还是一个很小的波。六、七月份是中波,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二次传播,主要是由变异毒株D614G驱动,它虽然没有刺突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的改变,但是它影响了刺突蛋白的构象,提高了传播力。在九、十月份,它已经成了全球的优势株,绝大部分的病毒都是这种类型。
到了十月份以后,就出现了第三波,此时变种病毒开始悄悄蔓延。第三波的斜率明显变陡,强于之前的两波。如果从英国、日本的变化来看,就更加明显。
更让人警惕的是,第三波的“平台期”还没有到来。通常来说,病毒传播首先有一个“快速上升期”,这个阶段是指数上升;然后进入“平台期”,基本上走向一个缓解的阶段;然后再到“下降期”。任何一个国家想要防控,首先是让曲线的上升曲度减缓,然后慢慢变平,再由平慢慢压下来。
2021年1月6日,哈佛大学流行病学家费丁格(Dr.Eric Feigl-Ding)引用丹麦国家血清研究中心(SSI,是相当于结合美国的疾控中心、国立卫生研究院和BARDA为一体的权威医疗机构)发布的曲线图,并示警:因为变种病毒传染力极强,在接下来的几周,只有把大流行的感染率(R值)压制到像“紫色线”的程度(R=0.7),我们才有救;否则到了春天,就“彻底完蛋了”。
变种病毒引2点担忧恐影响疫苗、口罩、封锁效力
费丁格和许多权威专家的担忧,不是空穴来风。变种病毒之所以影响严重,主要有两点原因:
1.传染力强,恐影响口罩效果
病毒变种之后,传播力、传染力增强。这意味着什么呢?假设当我们戴口罩时,空气中有100个病毒,口罩能挡住90个,剩下10个病毒进入体内。如果是旧的毒株,10个不足以引起感染,因为病毒结合细胞的能力不够。但如果是新的毒株,结合细胞的能力增强,10个可能就足以引起感染。
2.病毒繁殖能力强,在空气中浓度更高
变种病毒感染细胞能力加强后,那么它在感染者的鼻腔、喉咙这些地方的呼吸道上皮细胞的繁殖能力就加强了。病毒最先黏附的,就是鼻腔、喉咙的细胞。黏附上之后,原来10个病毒能扩散到100个细胞,现在可能扩散200个,因此,呼吸时进入空气中的病毒数量也会增加。再加上感染人数不断增多,高发感染区空气中的病毒浓度就会提升。
因此,原来口罩、社交距离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现在是否有足够的保护力,确实要打一个问号。
另一方面,依照英国变种的传播速度,恐怕很快会成为全球感染的优势株。而南非、日本变种的出现,变化越来越大,现有的治疗方法、疫苗的防控,可能还不够。如果任病毒这样传播、变异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从疫情开始以来,全球施行口罩、社交距离、封锁,如今已经没有办法封锁到更小了。
而疫苗刚出现,病毒却开始不断朝脱离疫苗的方向变种;至今,人类并没有能杀死病毒的药物。这场疫情的解决出路在哪里,科学家们也在寻找答案。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