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当局近期提出的中国经济“国内大循环”,被指是习近平版的“自力更生”,中国可能又步入40多年前的“闭关锁国”70年代,会造成中国科技落后、失业率升高等不良后果。

7月30日,在中共政治局会议上,习近平再次提中国经济以“加快形成以中国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说法,为中国经济走向定调。

这是习近平自5月底来,第三次提中国经济“内循环”。但中共当局的这种说法遭到外界的广泛质疑。

首先看国内条件。作为经济“内循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扩大内需”,但在当今中国这一条件并不容易达成。

中国第二季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增3.2%,其中有2个百分点来自于制造业和建筑业,但消费却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9%。

中国自媒体“无相财经”表示,上游的工厂拼命生产,基层消费者却在疫情中努力存钱,中国人的消费能力仍然不足。

文章还以江苏省灌云县为例子予以说明。该县生产的情趣内衣,只有不到4成是供应大陆市场,中国有很多这样的特色产业,一个县就成为全球最大的产地,大陆市场难以消化其产能。

同时,中共总理李克强6月还说,中国有6亿人口月均收入仅1,000元(人民币),1000元在一个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难。外界认为,如此多的人处于贫困线上,连基本的温饱问题也很难解决,根本无法扩大“内循环”。

也有分析认为,中国无法“降房价,提收入,保民生”,根本没有扩大“内循环”的条件,中共当局提的“内循环”只不过是一种政治口号。

有评论指,中国企业出口转内销,将加大原本国内市场的竞争,原本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会受到冲击,导致部分人失业或薪资降低。

也有分析指,“内循环”会让企业被迫转往“非最优选择地区”的中西部发展,意味企业成本会提高,甚至因经营门槛提高导致行业局部垄断,不利中小企业发展。

另外,“内循环”也会导致中国与国外发达国家间的技术交流变得缓慢甚至停滞,不利中国的产业升级,迫使企业提高研发成本,薪资降低、失业率升高等。

也有分析指,中国经济从1970年代后期开始“改革开放”,本质特征就是外向型特征,而中共当局现在要经济“内循环”,不就是要倒退到40年多前的1970年代:小农经济型的自给自足,全面赤贫和全方位物资短缺。

经济学家何清涟认为,中国经济“内循环”,是习近平版的自力更生,其核心就是,“中共面临美国的压力,求、借、偷的技术自主创新不再可能,国外市场正在变小,从此,中国经济得‘内循环’。”

但外界指,中共当局提出中国经济“内循环”,是因为中共正陷于与国际社会“脱钩”的严重局面,不得不提出另一种“自力更生”的政治口号。

因为,这些年中共当局把与西方社会的关系搞砸了;同时,中共隐瞒疫情,导致中共病毒(肺炎肺炎)在全球肆虐,国际社会追究中共隐瞒疫情的责任的呼声此起彼伏,国际产业链正从中国迁出。

来源:无相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