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中共病毒的打击,中国经济萎靡不振,中共当局再度大举投资国内基础设施项目,这使国企大型机械生产商生意兴隆,但普通百姓依然在挣扎求生。对此,有经济学家指出,把钱给消费者,比投资大型项目更有效益。

中共基建投资兴旺大型国企

《纽约时报》7月30日报道,依靠外国市场和投资者的帮助,中国经济40年来快速增长。但在中共病毒重创经济并与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脱钩的背景下,中共政府再次大举投资本国基础设施,雇佣了数百万人,不仅修建新的公路、铁路和排污系统,还为这些项目制造必要的设备。

中国最大的工业设备生产商徐州工业机械集团,成为中共政府新冠病毒大流行后重振经济战略的核心,这家国有工业巨头正在生产超大型机械,以支持近期掀起的巨大建设热潮。

经济学家警告债务风险

从表面上看,中共大举投资基建的战略似乎正在奏效,然而,中国所有的基础设施项目都是由更多债务资助的。经济学家警告说,为所有这些债务支付利息可能会拖累未来的增长。

地方政府大量举债来支付建设费用,使中国的巨额债务雪上加霜。偏远地区的建设项目更是难以产生足够的经济回报来偿还债务。在小型城镇建成的数十个新高铁站最终很少见到付费的乘客。在一些站点,每天只有不到三次列车停靠。

还有一些中国经济学家说,中国不需要更多破纪录的大型项目,而应该从一些规模不大的项目中受益,比如在靠近居民住宅的地方修建更好的排污管道。这些基础设施项目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但不会给负责监督这些项目的地方官员带来多少荣耀或政治回报。

今年发生在中国的洪涝灾害,令城市的排污管道设施再度引起舆论关注。由于排水系统不畅,豪雨造成中国许多城市积水严重,行人和车辆只好在积水中艰难行走,无数车辆被雨水淹没。

纽时报道称,中国工业巨头们的繁荣发展,靠的是国家项目而不是改善社区的污水管道。长期担任徐工集团董事长的王民更希望为大型项目制造大型机械,但对徐州污水管道更换并不热心。

中共振兴经济的措施与西方背道而驰

中共通过建设以摆脱经济衰退的计划,与大多数西方政府的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经济学家通常建议将资金直接转移到消费者手上,而不是修建更多铁路和高速路。

北京大学的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指出,“把钱给消费者,比把三分之二的钱花在钢铁、石油和其他东西上更有效率。”

今年春天,中国许多地方政府尝试通过发行每张价值数美元的餐饮和其他消费的优惠券来重启消费支出。但中共中央政府随后否决了这一想法,转而推动各省市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最近的建筑热潮规模巨大,徐工集团获取不少利益。中国有37个城市正在建设总计150条新地铁线路,该公司正在为其中一半的城市制造所需的设备。

中共的基建投资令大型国企徐工集团生意兴隆,但中国广大地区和徐州其他一些地区却依然在挣扎求生。

过去,徐州一座覆盖两个街区的建材市场里挤满了购物者和修理工,尘土飞杨,有许多专营油漆、碗柜和五金商品的小店。但是目前,除了商贩,这里空无一人。砂浆销售员单克虎说,唯一的顾客就是想低价囤积商品的投机者。

徐州的食品批发市场也有类似的担忧,这一开放式的钢棚市场有如迷宫,足有一个街区长。餐馆用品商贩曹芳说,餐馆基本上已经不再购买炊具和盘子了。

在另一个商贩的摊位上,有一半的香蕉已经熟得卖不出去了。

来源:希望之声记者贺景田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