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高温的中国首都北京7月28日(农历六月初八)下午突降“六月雪”

7月28日(农历六月初八),北京突降罕见的“六月雪”,让人联想到“窦娥冤”的故事,民众指必有奇冤。但官媒引中共专家称是“霰”而非雪。不过按古籍记载,“霰”为雪的一类,且“六月飞霰”不但对应当世有大冤情,还是君王听不进正确意见的应兆,是大凶之兆。

据《北京日报》报导,7月28日下午3时20分,有北京市民发现窗外竟然“大雪纷飞”,这种现象持续了5至6分钟,该市民录下视频,并说这是第一次见到大热天下雪的情况,“我一开始以为只是下雨了,可仔细一看,居然是雪!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把手伸出窗外一接,雪花碰到手立即化了,这不是雪是什么?”

<script async src=”https://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charset=”utf-8″></script>官媒引述中共专家称,此“雪”为“霰”,是夏季强对流天气里出现的“霰”,又叫“软雹”,是人们常叫的“小冰雹”,其成因与下雪有根本不同。

但据公开数据显示,“霰”与雹、小雹和冰珠不同。“霰”是冷水滴遭遇雪晶而形成,颗粒小,碰触时容易碎裂,是一种稳定的“固态降水”,常出现在降雪前或与雪同时降落,而冰雹则常出现在对流活动较强的夏秋季节。据此显示“霰”和雪有直接的关系,但和夏季的冰雹关系不大。

关于“霰”与雪的关系,《看中国》署名元歌的文章,引述多个中国古代的书籍说明。

其中据《太平御览》记载,《尔雅》曰:雨霰为消雪。雨雪相和为“霰”。《农候杂占.卷三》则记载:霰,暴雪也。

而“霰”又有“米雪”之称。《五杂俎》曰:“霰,雪之未成花者,今俗谓之米粒雪,雨水初冻结成者也。”白居易有诗曰:“风飘细雪落如米。”

据古人认为,在酷暑的时节却天降大雪、冰雹或雪霰,都是不祥之兆,而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往往是国君失去节制而狂妄,臣下怠慢而不敬,上下失道,不祷神求福,废弃祭祀上天和祖宗的礼仪,不顺从天时所致。

《看中国》文章引述《历学会通》说:“雨雹雨霰,外国侮而臣后专”;“霜雪之降,苟非其时,政在大臣而不在辟”。大意是,天降冰雹或霰雪,代表外有敌国侵犯,内有大臣专权;霜雪若出现在不该出现的时节,则意味着,政权在大臣手中而非国君。

《天镜》曰:“夏雨雪,必有大丧,天下兵起。”

《诗推度灾》曰:“违天地,绝人伦,则夏雨雪。”

京房《易候》曰:“夏雨雪,国殃,必有丧,司马为乱。”又曰:“君死国亡。”

《晋书》记载:晋惠帝光熙元年(公元306年)闰八月甲申朔,天降霰雪。《晋书》解释此事时说:“今雪非其时,此听不聪之应。是年帝崩。”意即:如今不是降雪的时令却降雪,这是君王听不进正确意见的应兆。就在这年,晋惠帝驾崩了。

《宋书》记载,晋安帝元兴三年(公元404年)正月甲申,天降霰雪,又响雷。“雷霰不应同日,失节之应也。二月,义兵起,玄败。”意即:雷和霰不应在同日出现,否则就是违背节令的应兆。二月,义军起兵,东晋将领刘裕讨伐篡晋的桓玄,最后桓玄兵败被杀。

《天中记.卷三》说:“雪霰兆凶”。意即:雪霰是凶兆。

北京六月初八突飞雪霰学者:对应当世最大冤情

“六月飞雪,必有奇冤”的说法自古有之。《窦娥冤》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如今北京出现这场“六月飞雪”,到底是上天在暗示世人什么?除了主当政者大凶,也说明人间定有奇冤未解。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讲座教授谢田在推特上发文表示,北京7月28日降雪这天是农历六月初八,而21年前的1999年7月20日,也是农历六月初八,中共自1999年7月20日开始镇压法轮功,进而活摘器官,制造了当世最大的奇冤。

<script async src=”https://platform.twitter.com/widgets.js” charset=”utf-8″></script>

来源:希望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