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共肺炎(COVID-19)疫情的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发生波动,导致中国银行的美元资金不足以应付他们在国内和国外活动所需的问题变得突出。有美国媒体发文指出,由于中国和美联储没有互换协议,在疫情的冲击中,中国银行系统的美元正在耗尽,而中共政府对于这个问题已失去控制。《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的一篇文章表示,受中共病毒疫情的冲击,中国的外汇储备正在迅速流出,人民币在离岸市场和在岸(国内)市场的兑换比逐步扩大。截至5月3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已至7.0906左右;最近一个交易日的海外实际交易汇率已达7.14608。而在岸离岸差价的扩大,说明中国的美元短缺。

文章指出,实际上根据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中行、建设、工商、农业)的年度财报,早在2018年底,这四大银行的美元负债之和就已经超过了它们的美元资产。而现在受到疫情的冲击,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中国银行曾在其年报中表示,该行的资产负债失衡的问题更多的是通过不在资产负债表上的美元资金来解决,但这种资产负债表外的借贷可能是逃逸的。由于绝大多数货币衍生品在一年内到期,这意味着它们需要不断地更新,并可能在压力之下蒸发。

文章表示,中央银行的货币互换协议可以保护银行在以非本国货币贷款时免受流动性危机的影响,而中国虽然近年来也和活跃地争取互换协议,但至今仍没有与美联储达成最关键的协议。

虽然中共政府的3.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能是紧缩时的后盾,但目前仍不清楚疫情的冲击究竟会恶化到什么程度,中共政府才会允许其主要的几家商业银行使用这些外汇储备。

文章更进一步指出,问题的根源在于北京希望成为海外金融大国,但很少有借款人对人民币有兴趣。大多数国际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人民币难以兑换。因此投资者应该会密切关注美元资金市场的压力,而中国银行也将会感受到挤压。

此前,彭博社也于3月地在报导中指出:经历中共病毒疫情的打击后,中国大陆的企业经济正面临着美元短缺的困境。

该报导称,中国企业界2020年须偿还1,200亿美元的美元债务,另外还有2,330亿美元的垃圾债,以及5,630亿美元的投资级公司债。而现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的企业能否还得起这些债务,更不确定的是中国企业能否取得足够的美元来还债,以及成本究竟有多高的问题。

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美元的供给变得高度紧张。而中国已经出现美元流动性吃紧的信号,同时由于投资者大卖债券,使殖利率已飙升到15%以上,导致企业举债与再融资的成本持续上升。

作者: 记者黎明   来源:NTD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