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武汉8日解封,被困两个多月的民众蜂拥而出。不少民众说,害怕政策突变,能走赶紧走!解封前,高速收费站前车辆已排长龙,市内火车站也排人龙。数据预估,解封2天内至少10万人离汉。
中共病毒疫情爆发后,湖北省武汉市自1月23日封城,4月8日凌晨0时解封,中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宣称,武汉疫情已控制,对外交通恢复,当地民众持有健康认证“绿码”经测量体温、身份核验后可乘车自由出入武汉市。
8日0时,武汉75个离汉卡点统一撤除,离开武汉的通道解封,高速收费站在解除管控前,已有大量车辆排长龙等候离开。
住在武汉江汉区花楼社区、准备回江苏无锡上班的陈先生对《大纪元》说,趁今晚赶紧走。谁知道明天会不会有别的政策。
他表示,因为最近又有人感染了,所以都急着出去,别到时候又封了,各个地方的政策都不一样。1月23日封城前,我老板让我走,他听到风声,我没走后悔了。
陈先生说,核酸检测、健康码等都没做就离开了,尽管到了那边可能会再面临隔离,但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公司那边很早就说了,只要能出去,那边什么都能搞定。
现场视频显示,关卡被撤后,大批被困围城两个多月的武汉民众,快速通过出城收费站兴奋地鸣笛而去。
武汉西收费站解封了,明天5万多武汉人将挣脱牢笼,离开武汉!
有多少人是离开后准备永世不入武汉的?他们会继续受到歧视吗?武汉还会封城吗?都是疑问,时间会给出答案! pic.twitter.com/V0nnva4XZz— 财经冷眼 (@charles984681) April 7, 2020
已经离开武汉的刘女士一家三口要回内蒙自己的家。她说解封前,她们提前一个小时就赶到了高速口,出城时她准备了绿码,但并没有扫。在路卡等候的时候,看到后面排著几百辆车。
她通过抖音朋友圈知道武汉西高速路口处的车还要多,比她们这边还要多。她也说一早行动的原因,就是担心政策有变,能走就赶紧走。
今天零点武汉解禁,全国疫情将面临新一轮挑战。因为没有进行全民筛查,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将不可避免。(1) pic.twitter.com/kYpF65WCav
— 全智胜 (@MgOqkzLBRPLCHyN) April 8, 2020
据估计,约有10万人在解封后的两日内离开武汉。其中8日有276班列车从武汉各站开往上海、深圳等地,从预售情况看,预计有超过5.5万名旅客乘坐火车离汉,其中去往珠三角地区的旅客最多,占离汉旅客总量四成左右,即超过2.2万人。
今天零点武汉解禁,全国疫情将面临新一轮挑战。因为没有进行全民筛查,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播将不可避免。(2) pic.twitter.com/ptmTurTf0k
— 全智胜 (@MgOqkzLBRPLCHyN) April 8, 2020
网络上,不少人反映,出武汉市什么都不检查,直接出省。绿码、核酸、复工证明都不用,一路通。
尽管武汉解封,但境内仍不断出现病例,外界推估武汉仍有数万名具传染性的无症状感染者,成为隐忧。而出城的民众大多全副武装,穿防护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截止目前,中共病毒仍在迅猛蔓延,中共为复工营造疫情受控及清零假相。国际期刊《自然》杂志日前刊登华中科技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邬堂春研究团队的论文称,武汉有59%的感染者,将导致疫情二次大爆发。
就在4月3日,武汉当局要求各区要继续强化封闭管理。6日,湖北省最新通报,武汉市“无疫小区”数量减少45个,70个小区因无症状感染者等原因,被取消或暂停“无疫”命名。这些小区面临重新封闭。
有武汉网民6日发出一个微信群的聊天记录视频称,上海援鄂医疗队的人提醒:现在武汉真实疫情依然严峻,甚至比封城时更加危险,一定一定不要乘坐公交、地铁。
目前,广州白云区、深圳、中山东区、韶关、湛江等地要求武汉返粤人员提供最近的核酸检测结果。其中广州市越秀区、白云区、以及深圳市宝安区的疫情级别已上调至中风险。
广州白云区副区长卢绮文说,对湖北籍人员采取上门采访、电话联系、群众反映等方式排查,特别是8日以后回到白云区的武汉人员,都需要提供最近的核酸检测结果。
在中山,武汉返回人员,事前要联络居住社区或工作单位,告知出行方式、到达时间和健康状况,并需要在抵达前7天内,当地医疗机构作肺炎检测,保存结果备查。
新唐人记者李韵报导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