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现在都没有正式宣布派员赴美签署的正式日期。(图片来源:Panumas/Adobe Stock)

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公开说了好几天了,美中将于1月15日在白宫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剩下不几天了,北京到现在都没有公开证实,也没有正式宣布派员赴美签署的正式日期。

有报道说,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率团13日前往华盛顿签署协议,16日回国,但中方依旧对此保持沉默。

到底中美协议签不签,引发许多疑虑。在这种情况下,中共官员周二的一番表态,让人觉得颇为诡异。

中美贸易谈判中方团队成员、中国农业部副部长韩俊七日受访时说,中国粮食进口已有一定的全球配额,不会为了某一个国家而调整配额。这句话似给指望中方大举购买美国农产品的川普浇了一瓢冷水。

中美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后,美方表示,中方承诺每年购买数额达400亿至500亿美元的农产品,这一数字是2015至2017中国从美国平均每年进口农产品金额的两倍,但是,中方始终没有公开予以证实这一承诺。

的确,当时就曾有分析指出,中方如果大举从美方购买比如大豆的话,那就肯定要减少从其他国家购买,还有,既要购买大量的美国农产品,又不伤害国内的农民,很难平衡。

也许从中国官媒的报道中能理出一些北京的思绪?《环球时报》6日发布题为“中美不应急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的英文评论,理由是“美国先前曾在贸易谈判时反悔”,而且美方单方面披露相关讯息,都未得到中国官方公开确认。

《环球时报》所说的“还有一些最终细节需要解决”指的是什么呢?例如,美国官员单方面披露包括中国向美国购买商品数量,以及签字仪式的日期和地点等信息,都未得到中国官员公开承认。这也是一件奇怪的事,中美谈判若达成什么的时候,总是美方或川普本人公开宣布,他没有保密的习惯,而且觉得谈判有进展,很值得公布。中方每次既不否认,也不承认,让外界议论纷纷,等于默认了?

该报还有一个理由是应考虑到“毕竟美国曾在之前在贸易谈判中反悔”,这一点多少令人诧异,中美贸易谈判最著名的反悔的例子,就是五月初,中美几乎快要签署协议了,双方谈判达成了一个150页的草案,中方忽然反悔了,结果美国对中国课税步步加重,惩罚的数额越来越巨大,贸易战越打越激烈,带来的经济后果无需在这里赘述。

环时还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即使达成协议,美国政府仍会加强监管敏感技术向中国出口。这一点倒没有说错,因为这仅仅是第一阶段协议,接下来还有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协议,主要涉及结构性问题。按照美国白宫当初的计划,不达到中国实施结构性改革的承诺,并且能配之以一个有效执行的协议不会罢休。

法国财长勒梅尔周二对美中将于15日签署协议这样表示:“应该对此保持清醒的态度,美中这一协议将是部分的、双边的、总之很薄弱的。它不能解决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任何一个实质性问题,尤其是知识产权的问题”。

环时的评论或许是在揣摩官方的意思,只是更增加了一层疑虑罢了。香港《南华早报》5日发表的文章似也在给中方的沉默做一注解,称刘鹤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原本计划一月较早时抵华盛顿签约,殊料川普却在元月一日前发推说,他将于1月15日与中国高层签署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迫使中方不得不改变原有计划。

北京的沉默,官方关于粮食定额的解说,以及官媒的相应报道,很诡秘。但就此断定北京想继续往后拖,一些分析人士也不认为15号的签约会泡汤,那样恐怕代价太大。北京的沉默可能与北京不希望张扬这个有点被美国拖着走的协议有关,因为这个协议多少有点“城下之盟”,谨慎为好。中国经济学者胡星斗对美国之音表示,他认为15号一定会签,中国承受不起达不成协议的信用代价。签不签,反正没有几天了。

作者: 安德烈  来源:法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