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0月进出口数据继续下滑。

周五(11月8日)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大陆出口连续3个月下滑,进口连续6个月下滑,其中对美进出口数额减少幅度较大,显见贸易战影响。

贸易战影响明显中国大陆10月进出口数据连续多月下降

中国海关总署周五公布,按美元计价,10月出口下降0.9%,为连续3个月下降,进口下降6.4%,为连续第6个月下降。

贸易战的影响明显,10月中国大陆从美国进口商品金额年减14.3%至94亿美元,同一时间中国大陆出口至美国商品金额年减16.2%至358亿美元。

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首席经济学家Louis Kuijs发表报告指出,美中之间大多数的关税不太可能在短期内移除,2020年紧张情势重新升温的风险相当大。

尽管中国进出口数据衰退幅度小于市场预期,但分析师指出,未来几个月的展望仍然并不乐观,反映了全球经济成长放缓将持续冲击出口表现。

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王蕊(Betty Wang)表示,出口降幅低于预期,是因为一些企业赶在加征新一轮关税前出口高科技产品,这可能提振了中国对美国的出口。

招商证券经济学家刘亚欣说,美中关系缓和提振了市场情绪,但还没有转化为实际订单,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还不能过于乐观。

刘亚欣认为,企业很难根据贸易谈判的进展情况迅速调整订单和供应商。在长达18个月的贸易战中受损的商业信心可能不会好转,除非达成最终协议。

中共商务部周四(11月7日)表示,美国和中国大陆达成协议,同意分阶段取消一年多来的贸易战期间实行的新关税,作为“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的一部分。

但是川普总统随后反驳说,美国没有同意中方的这一要求。白宫表示,美国只会暂缓12月15日将要征收的关税,已经征收的不会取消。

美国坚持认为,鉴于中共长期以来说话不算数、拒不执行协议的行为记录,美方必须视中共执行协议的情况分阶段取消新增关税,以避免中共再度故伎重演,对美国实行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损害美国的利益。

汇率贬值转口贸易对冲关税压力但未来不乐观

西南证券宏观团队杨业伟、张伟分析认为,汇率贬值,转口贸易等因素对冲了关税的冲击,因而美中双方出口均未较全球其它地区出口出现更大跌幅。

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中国经济学家马丁.拉斯马森(Martin Rasmussen)认为,全球增长放缓将继续对中国出口构成压力,即使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真的取消部分关税,这种压力也不太可能完全抵消。尤其是考虑到近期人民币汇率因为对贸易谈判将达成协议的预期而升值,汇率对出口支撑将有所减弱。

此外,出口更多由全球经济走势决定。10月对美、日、欧出口分别增长-16.2%、-7.8%和3.1%,继续处于弱势。在全球经济放缓背景下,出口难以明显回升。

内需疲软将抑制进口增长

凯投宏观中国经济学家马丁.拉斯马森表示,由于库存周期的转变,预计未来几个月的进口增长将有所恢复。但是,内需趋弱意味着进口不太可能出现强劲反弹,国内需求降温将限制进口增长的复苏。

中海晟融首席经济学家张一分析说,进口持续疲弱意味着如果没有更加有效措施,经济将在明年面临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中共政府试图通过鼓励地方政府发行更多债券,以及推动银行向小企业发放更多贷款来阻止经济放缓,这些举措或许帮助刺激了国内需求,这或许是10月进口降幅略有缩窄的一个原因。

澳新银行经济学家王蕊表示,鉴于经济增速继续放缓,预计中共政府在未来几个月将维持宽松的政策立场。

但她认为,中共政府不太可能为了应对短期经济下滑而推出大力度的刺激举措。

来源:希望之声记者賀景田综合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