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结束的中共19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党管一切和习核心的调子。对于中共四中全会强调的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问题,有文史学者指出,中共要以两个步骤实现对和对外的控制,先控制中国,再将其统治模式推向全世界。对于外资正大规模撤离,中共官方极力掩饰,安邦咨询研究人员指出,外资撤离远比官方公布的严重,制造业和零售业的撤离,正对中国产业生态带来危机。面对经济危机,中共四中全会似乎未能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国经济下滑不止,官方数据显示,制造业连续6个月萎缩。阿波罗网时事评论员王笃然表示,官方数据都这样了,实际情况更难以想象。

四中全会公报:党管一切与习核心路线不变

10月31日,中共19届四中全会结束。当日晚,新华社发布了四中全会会议公报。

会议公报以“肯定三中全会以来政治局工作”开始,以强调“习核心”和“中国梦”结尾。

这次四中全议公报,政治方面,公报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制度”和“党领导一切”;最显要的是“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核心是要求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所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经济方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再次强调“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在反腐方面,四中全会提出“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其它还有外交、环保和民生、法治的表述,和过往官方表述了无新意。

对于军队,强调”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会议决定,递补中共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并通过了对原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留党查看二年的处分。

根据公报,会前外界流传的所谓替补政治局常委、确定接班人等政治流言并未成为现实。

法媒评论指,四中前夕中纪委动作频频,包括派巡视组进驻外交部、中台办及全国台联等15个中共中央机关,一天内发布11官员遭查,还有两个军内副司令员涉违纪辞职,中共港澳办主任张晓明和中联办主任王志民也传出将被查的消息,或显示当局将进行又一轮政治整肃。

历史学者揭中共两个百年目标

自由亚洲电台10月31日报道,中共四中全会文件强调强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对此,北京文史学者张先生表示,中共四中全会强调国家治理体系,重点就是加强控制。

张先生分析说,中共有两个百年目标。在第一个百年,中共要完成对内的稳定;第二个一百年即2049年之后,中共试图将其治理模式推向全世界,至少要和美国分庭抗礼,这是中共的既定目标。

北京独立媒体人王女士认为,所谓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用习近平的话说,就是要落实“四个意识”,要向核心看齐,这和现代化背道而驰,是加强集权和专制。

中共四中全会公报未见刺激经济新举措

美国之音报道,中共第19届四中全会10月31日发表公报,称要在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中扶持民营企业,但是没有说如何刺激疲软的经济增长。

这次全会是在中国经济面临近三十年来最慢增长的情况下召开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在期待全会将就刺激经济,推动增长推出新的举措。

全会公报肯定了国有企业是经济的“主体”,同时保证要给民营企业家以“坚定不移的支持”。公报还重申了中共在2013年提出的让市场力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美联社说,公报共有23段,其中只有四句话提到经济,其余基本上都是谈政治问题。

中共在1949年建政后就采取了计划经济体制。从1979年开始进行市场化改革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但中国的经济体制依然由国家主导。习近平这一届政府多次承诺要扶持民营企业。但改革派抱怨说,北京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做什么事情,反而是对控制和垄断着经济很多行业的国有企业给与更多和更大力度的支持。

中国经济严峻,10月PMI意外下滑,连续6个月萎缩

10月3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下滑至49.3,已是连续6个月萎缩,显示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仍严峻。

凯投宏观资深中国经济学家普里查德表示,官方PMI下降出乎意料。此前接受路透调查的分析师预计,10月PMI会与9月49.8持平,但内需疲软、服务业放缓使得指数再度走低。此外,国家统计局另一项调查显示,服务业PMI从9月的53.7降至52.8,仍属扩张区间但已减慢。

10月出口订单新增额连续第17个月下降,从9月的48.2降至47.0;总订单新增额(包括国内外)同样落至收缩区间。

阿波罗网实施评论员王笃然表示,中共官方数据都这样了,真实情况更难以想象。此前官方公布的中国第三季度GDP增长是6%,已经是近30年来最低,但经济学家向松祚质疑数据造假,认为真实增长率应该是负数。这说明中共官方数据灌水是很严重的。

安邦咨询:外资撤离远比官方公布的数据严重

近期,在贸易战压力下,外资企业加速撤离中国,国际跨国公司如三星、英特尔、LG、诺基亚纷纷关闭在中国大陆的工厂。

中共官方宣称,外资撤离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而且并没有外界估计的那么严重,在外资撤离的同时,资金还在不断流入。中共商务部公布数据称,今年1-9月份,中国利用外资为100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9%。

安邦咨询(ANBOUND)研究人员观察则认为,外资退出中国的情况,比商务部的统计数字可能要严重得多。

首先,撤出的外资分布广泛,以制造业为主。除了以标致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之外,还有以三星为代表的手机产业。另外,全球智能手机代工大厂台湾鸿海创办人郭台铭与日本夏普合资的界显示器株式会社,与广州市政府合资位于广州增城的10.5代面板厂正在寻求买家。此外,自2018年以来,包括尼康、日东电工、奥林巴斯、爱普生精工等多家世界级企业宣布关闭中国工厂。

除了制造业,一些零售业外资也在撤离。在进入中国市场24年之后,欧洲最大的零售商家乐福6月23日迈出了撤出中国的决定性一步,同意将家乐福中国80%的股份出售给苏宁。全球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宣布,从7月18日起退出中国市场,不再运营中国市场,停止为亚马逊的第三方买卖家提供服务。

安邦咨询表示,需要指出的是,外资的撤离并不一定是关闭工厂或者撤资,也可能表现为国内生产不足,或不进行生产情况,这说明外商投资未能有效转化成产能,这会产生与外资退出有同样效果。

安邦咨询分析说,外资企业的撤出会冲击整个产业生态。很多撤出的外资已进入中国很多年,与中国市场的合作关系也已很多年,如标致已合作27年,家乐福进入中国市场24年。它们在中国市场已形成了产业生态和体系,是中国产业生态和消费生态中很重要的一环。这些外资企业的撤出会打乱这种生态体系,与它们在同一体系的上下游产业都将受到影响。特别是与这些外资配套的一些供应链企业,可能会跟随外资撤出中国市场。这样,单个外资的撤出,就会起到连根拔起的效果。

安邦咨询提醒说,汽车业的外资撤离不是小事,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例如,日本铃木撤资之后,法国PSA即准备撤资,这造成福特以及其他车厂的观望。中国国内目前有一百多家汽车制造厂,150万工人,还不算零配件行业,一旦出现整个行业性的大麻烦,将会地动山摇,以中国现有的财政力量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现在外资车厂的纷纷撤离只是一个信号,要警惕还会有更大的问题在后面。

此外,根据官方估算,全部外商投资企业吸纳的直接就业人数超过4500万,如果加上依靠外资生存的无数供应厂商、上下游企业,估计人数以亿计。

《亚洲新闻周刊杂志》报道指出,这意味着外资撤走对中国制造业影响之大,可能超乎多数中国人的想象。

来源:阿波罗网陆凡客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