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三以视频形式发布年度施政报告后,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出席新闻发布会。

香港——缓和香港日趋暴力的抗议活动的任务,极有可能会落在本地极有影响力的亲北京阵营的头上。

麻烦在于:他们内部分歧颇多。

这些分歧可能会导致香港时局在未来数月乃至数年都动荡不安,进一步伤害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让北京头疼不断,并加剧原本就存在于中美关系里的痛点。

这些北京的盟友当中,有部分是平民主义者,希望打破当地企业垄断,没收私人土地,兴建公共住房。有部分则是富商,只要不触及他们的生意,他们乐于支持香港政府和北京当局。

对于抗议者要求更多民主权利的最大诉求,建制派内的分歧更加深刻。

温和派的代表正是四面楚歌的特首林郑月娥,她希望能在北京预定的范围内逐步实现更自由的选举。但香港强硬派厌恶这种想法,他们对林郑月娥愿跟民主派谈判、不愿命令警察进行更严厉的镇压非常不满。

当林郑月娥在周三发表年度施政报告——性质类似于美国的国情咨文——的时候,矛盾已经被摆到明面。经历几个月的内部会议,她在报告中提及了房屋政策之类覆盖面相当窄的问题,根本没有涉及政治大局中的紧张关系。

林郑月娥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她在施政报告中避谈民主问题,“是不负责任的做法”。但她也声称自己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并责怪反对派立法议员否决了她在2014年向北京提交的普选政改方案。

对建制派来说,内部分歧也导致联盟内多个党派团体的政治能量被不断削弱。最近几周的独立民意调查显示,建制派的支持率已经降到历史新低,而在今年11月的香港区议会选举和明年9月的立法会选举中,他们也可能遭遇重大的议席损失。

建制派政客如今就好比“飞鸟各投林——当事情顺利还能团结在一起,可一旦大难临头,全都各自飞了,”2016年以前担任过香港立法会主席、规模最大的亲北京政党民建联的创党主席曾钰成这样说。

“我们如今最大的担忧就是11月24日会发生什么,该怎样把损失最小化,”他补充道。

林郑月娥曾多次尝试与民主派达成折中方案,包括最引人注目的暂停并最终撤回了引发抗议活动的引渡条例,但收效甚微。她也试图与反对派开展公开和私下的对话,结果其中一次有损形象的对话录音还被泄露,并在社区对话中遭到民主派的尖锐逼问。

对民主派来说,她只是这个愈发依附于北京政府的名义领袖。因为在立法会上被民主派议员的怒吼声压过,她在周三的施政报告最终只能以视频形式播出。

然而,不论林郑月娥想以怎样的形式同民主派开展对话,都只会激化最公开的亲北京阵营对她的批评。

“林郑月娥政府还在想拍反对派的马屁,以为这样还能得到亲北京阵营的支持,”在2012年以前担任香港特区政府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现任中国全国政协香港区委员的刘兆佳表示,他是北京最重视的香港政策顾问之一。他称北京将反对派“看做是强硬的敌人,也是愿与外国势力特别是美国合作的顽固反共分子。”

现今建制派可以达成一致的,就是对香港警方的全力支持。

“政府应该更强硬、更快地采取坚决措施。”林郑月娥的内阁成员、建制派内的亲中领袖叶刘淑仪说。她所在党派坚持要用严厉手段恢复法治秩序。

然而这种立场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抗议。示威者已经在抗议警察滥用暴力,要求赦免他们的暴乱罪名,并成立委员会调查警方的暴力行为。

在民主问题上,任何一派似乎都不太可能达成妥协。

建制派内的温和派希望能重拾2014年的政改方案,也就是由中国政府提出、但却被以不够充分为由拒绝。林郑月娥在周三已经提及这一方案,然而强硬派认为,近来香港街头的混乱已经证明进一步寻求民主风险太大,不能再把那套方案拿出来了。

缓和香港日趋暴力的抗议活动的任务,极有可能会落在本地极有影响力的亲北京阵营的头上。

缓和香港日趋暴力的抗议活动的任务,极有可能会落在本地极有影响力的亲北京阵营的头上。

那套方案允许全香港所有成年公民投票。但参选的候选人必须由1200人构成的委员会决出,而这一委员会正是目前在没有普选的情况下选举特首的机构。

委员会成员主要由具有亲北京传统的香港社会界别构成,包括区议员、会计师和房产律师。

香港政局今日之矛盾就在于,在北京控制之下的提名委员会或许已经不再可靠。大陆在香港影响力的基础正在被侵蚀。

许多主要负责处理房地产交易的律师和会计师,都因引渡条例问题出乎意料地成了香港政府和北京的批评者。委员会里人数最多的界别由香港区议会选出,这也让亲北京阵营更加担忧他们可能在下个月的选举里失去议席。

民主派对于在选举里增加议席的概率也抱谨慎态度,因为香港政府有取消主张独立的候选人资格的法定权力。

同时,他们也担心候选人和选民遭遇暴力袭击,以及选举被推迟的可能。民间人权阵线是支持抗议活动的主力团体之一,其召集人岑子杰在周三被多人以铁锤袭击,受伤入院。

不论选举结果如何,民主派都声称现在不可能接受他们在2014年就已经否决的政改方案。在2014年担任过真普选联盟召集人的郑宇硕表示,“没人敢劝大家考虑一下或者干脆接受好了。我们既然达成了共识,就要坚守立场,不能动摇。”

这其中主要的不确定因素就是北京。一直以来,当中国政府发布指示,香港亲中派总能平息分歧,达成团结。

2005年,一些香港亲中政客就曾强烈抗议,认为不应选曾荫权做下一届特首。曾荫权多年担任政府公职人员,曾获查尔斯王子封爵,以表彰他对英国的贡献。但当北京命令他们支持,就算是曾荫权的激烈批评者,包括当时最大的亲北京党派民建联主席马力,都迅速转向。

“他赢得了北京的信任,而我们会支持任何北京信任的人,”当时马力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表示。“所以我们才叫做亲北京阵营。”

来源: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