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中美贸易谈判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虽然市场已出现一阵亢奋,美股、港股及 大陆A股均洋溢一阵乐观情绪。恒生指数周一(14日)升213点,沪综指及深成指亦分别涨逾1%。不过,国际金融专家对于今次的所谓“谈判成果”,却看得平淡如水。外电引述分析指,是次贸谈成果更像是“暂时休战”,而非真正的协议;未来谈判破裂的机会仍然不小。

【两国仅想暂时停一停】

安联投资的亚太高级经济学家Christiaan Tuntono表示,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中国达成的“实质性”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并不是“真正的协议”。

他指出,该部分协议还没有涉及许多其他更敏感的领域,例如网络安全,中国科技巨头华为,以及被列入黑名单的中国公司。

中美两国的纷争早已从贸易逆差延伸至其他领域,如科技兢赛,甚至是所谓的货币战争;而双方亦未能在这阶段贸易谈判中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例如知识产权盗窃和技术转让。

瑞穗银行(Mizuho Bank)的经济与战略主管Vishnu Varathan对此亦表示认同,并称真正棘手的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中美商家的关税负担未解】

上周,美国商务部在其中国公司的“黑名单”中增加了28家新公司和代理。Christiaan Tuntono认为,虽然第一阶段成果被称为“协议”,但它并不会消除中美贸易现有的关税负担,也不会减少企业在未来中美关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

分析同时忧虑,下一阶段的谈判可能会像今年早些时候那样突然破裂。ANZ Research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指出:“起草协议是一个棘手的过程。”

该行指出,今年4至5月中美谈判突然破裂是“前车可鉴”;据报当时中共不想承诺修改其法律,以缓解美国对知识产权盗窃,强迫技术转让和货币操纵的担忧。

【特朗普急于保选情 中国急需猪肉】

那问题来了,这不被市场看好的“实质性进展”,为何仍被中美两领导人接受?

细心分析,美国将焦点放在“中国将采购400亿至500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之一。若成真,这采购量将比创出历史新高的2012年的260亿美元高出5至9成,对于美国农户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露。

由于中国报复性关税的影响,美国农产品的对华出口2018年锐减至90亿美元左右。须知道,谷物产地多属于支持特朗普地区的中西部激战州份。如果美国方面主张的400亿至500亿美元对华出口能兑现,美国农户的困境获得纾缓。

另一边厢,受累于中国猪肉等价格上涨,低廉的美国农畜产品的进口扩大也是求之不得的。

【经济失速才是协议推手】

日媒的分析亦点出了有初步协议的最大诱因,报道指中美两国都是出于对经济失速的担忧。美国的制造业景气度指数恶化至10年来的最低水平,设备投资和出口也持续下滑趋势。中国也受贸易战长期化影响,市场料今年7至9月的GDP增涨预测有机会“破六”。为避免对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中美相互让步,可以説取得一定的成果。

来源: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