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少年班学子,一向被冠以“神童”的称谓。而神童们长大后的去向,也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
  
JXbe33
  
郁培文是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助理教授,他是中科大少年班走出的第202位教授,2005年入学的他,也是目前少年班“最青春”的教授。昨天(13日),由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与少年班校友会共同完成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发布,调查显示,36年来,中科大少年班已经培养了超过202位教授,至少占毕业生总数的11.5%。与九年前相比,更多的“少年班教授”选择了“海归”。
  
调查作者之一,“新创”秘书长刘志峰告诉记者,少年班毕业生去向众多,除了学术界还包括商界等,相对而言,教授是比较好调查的群体,因为他们的资料比较公开。从今年1月至5月,他们通过网络搜索了中外各著名大学教授名单并向少年班班级邮件核实,“这份调查收录的名单,覆盖了超过90%的教授。”
  
106位“少年班教授”在美国
  
调查报告的作者之一、中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相关人员介绍说,本次“少年班校友教授”调查中,就职“境外大学的教授”指的是担任终身教职序列或终身教职助理教授以上的学者;而“境内大学的教授”即在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讲师或以上者。
  
目前,“少年班教授”在美国人数最多,有106人。18位少年班校友在母校任教,占总人数的8.9%,中科大也是除中科院系统以外,“少年班教授”最多的。
  
调查还对少年班校友教授在境内外任职的比例进行了统计。调查显示,2014年在中国任职的人数是2005年的4.81倍,目前在海外与中国(含香港)任职的比例是1.38∶1。
  
调查预测,随着中国经济、学术水平的发展,在未来5年内,在国内的少年班教授比例将反超海外。
  
在海归教授中,有不少选择前往艰苦的地方工作——少年班校友钟扬在日本留学后前往复旦大学任教,后来在世界“最高”学府——西藏大学任教,成为该校第一位长江学者,并已经“援藏”14年。
  
物理与力学领域分布人数最多
  
在不同年龄的少年班校友中,1996级少年班(含00班)校友留在学术界人数最多,达到19人;1994-1997级少年班校友中,有62人投身学术界,占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而1982级和1986级校友中,在学术界各自只有1个人。

目前,“少年班教授”们执教的学科涵盖物理与力学、计算机软件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气与自动化、化学、地球与环境、机械工程等诸多领域。
  
31人在国内一流高校、研究所任教
  
目前,“少年班教授”中有31人在中科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等一流名校或国立研究所担任教授、研究员。
  
比如,1978级第二期少年班学生翁征宇,是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1988级的倪四道,是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他的海啸早期预警算法曾在学术界引起轰动;1995级的刘磊曾是清华大学化学系最年轻的教授、首批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他的同学张福新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为中国第一块芯片——龙芯CPU的研制做出重要贡献。
  
31人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正教授
  
在国外高校中,全球最著名的理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有6位中科大校友教授任教,其中3人是少年班毕业生,分别是李巨、王棋琪和傅亮。
  
如今,已有31位少年班毕业生在国外一流大学任正教授,包括1981级的骆利群、现为斯坦福大学教授;1987级的庄小威,现为哈佛大学教授;他们都当选了美国科学院院士。还有张亚勤、姚新、谢旻、高立新、范汕洄等5人当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
  
海归“少年班教授”增多
  
统计数据显示,“少年班教授”在境内外的比例,已从9年前的“对比悬殊”,到如今的“极为接近”,2014年在中国担任教授的人数达到2005年时的4.81倍。调查还预测,在未来5年内,少年班校友中外教授比例可望出现“黄金交叉”,在国内的“少年班教授”人数几乎确定反超海外。
  
就在上个月,少年班毕业生、哈佛大学博士、波士顿大学数学系李思举家回国,出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信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