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发布20条政策促进消费增长。不过,经济数据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全部熄火。(大纪元资料室)

(大纪元记者周心鉴综合报导)在中国经济下行趋势增大、贸易战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中共发布20条政策促进消费增长。不过,中共近来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显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已全部瘸了。

8月27日,中共国务院发布了20条政策促进消费增长,包括拓展出口产品内销渠道,释放汽车消费潜力,扩大农村消费,拓宽假日消费空间、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等。今年以来,中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上,密集发声保经济,提出保持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但不能大起大落,更不能“断崖式下跌”。

有评论认为,中共担心经济下滑致使政权崩溃,亟需找到刺激经济发展的新出路。

“三驾马车”全停

在经济学上,经常把投资、消费、出口,看作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7月中国经济多项关键指标下跌,经济数据全面逊于预期,其中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更是创下近17年来新低,需求低迷态势明显,令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的担忧情绪升温。

《华尔街日报》引述澳新银行(ANZ)经济学家邢兆鹏的话表示,中国7月份的经济降温甚至比2008年更糟糕,当时全球金融危机打击了工业生产,但国内“消费”依然强劲。

也就是说,目前,国内“消费”已经不行了。

BBC中文网报导,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每年出口的增长是GDP增长的1.5倍,出口成为“三驾马车”中跑得最快的。世界银行的数据,2006年货物和服务出口在GDP中的占比达到峰值——36%,但金融危机让该数据在2009年跌至24.5%。

叠加愈演愈烈的中美贸易战,目前美国宣布把第四轮对华关税制裁税率提高到15%。因此,中共拉动经济的第两架马车——“出口”,也熄火了。

长期以来,中国经济一旦出现放缓迹象,中共往往通过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当2008年经济危机来袭时,中共推出了号称“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基建狂潮成为托底经济的主力。不过,此举在此后多年被经济学家诟病为“饮鸩止渴”。虽然维持住短期GDP增长,但使中共政府债务激增,产能过剩加剧,直到今日还在消化其中恶果。

鉴于此,三驾马车中的“投资”也行不通了。

促进消费增长似乎是稳定经济的良药,路透社援引中共国家信息中心一位专家的话称,今年除消费外,工业增加值、投资等都在回落,一季度靠政策托底的超预期数据基本是不可能了,经济下行压力只增不减,因此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就成为当下政策的重点。

不过,扩大内需刺激消费能否可行呢?

刺激消费?中国独有“二元鸿沟”

中国的消费增长也面临独特的困境。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向路透社表示,经济持续下行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生产和消费是碰到了“二元结构”鸿沟。

所谓“二元结构”,就是指中国有一小部分先富人群,但是人口的主要群体是低收入人口。简单地说,就是城乡收入差别大。

王建称, 2010年时先富人群的房、车置业陆续完成,房、车需求越来越接近“天花板”(饱和),去年房、车需求突然掉头向下。

在王建看来,中国人口主要群体还处于低收入水平,他们的消费需求没有被释放出来。如果不突破这一鸿沟,政策并不能很好地刺激消费。

只是经济寒冬中,农村居民用什么来消费?据中共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人民币下同)(月均1218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三分之一略多。也就是说,5.6亿的农村居民,绝大多数都属于人口占比40%的低收入阶层。

事实上,从消费品零售额数据可知,2018年乡村消费能力连城镇消费能力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在今年年初中共推出《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2019年)》24条措施中,已经在“消费下沉”了,试图将扩大内需的重担套在底层百姓头上。

(大纪元制图 数据来源:中共统计局)

大纪元财经评论员何坚表示,中共推动消费增长的方案,不去指望消费主流的中产阶层(中高收入阶层),而是将提振内需的重担,下沉在包括乡村居民和民工在内的中低收入的底层民众身上。

何坚表示,中共的政策不可能拉得动内需,而更可能是连草根阶层都不放过的“割韭菜”新花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