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前公布的最新经济数据显示,第二季度经济增速降至三十年最低。『华尔街日报』周五发表评论分析,中国由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失去动能,也许中国经济短期内不会陷入衰退或面临危机,但如果不转变方向,中国恐怕永远不会富有。中国第二季度6.2%的经济增长率虽然为30年最低,但作为中等收入国家,这样的成长仍然很不错,不过,官方数据可能美化了经济状况,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胡颖尧共同主持的研究指出,中国人均所得可能比官方数据低四分之一,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谢长泰与三位合作者的研究指出,从税收等数据推算,中国2010年至2016年经济增长率比官方数据低1.8个百分点。

『纽约时报』7月时报道分析也指出,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率数字可能低估了经济放缓的程度,“经济学家普遍怀疑最高增长数据的真实性”。

分析指出,中国虽然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GDP却比台湾、韩国与日本同阶段逊色。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公布的数据,按照购买力计算,台湾人均GDP为55244美元,远高于中国的19519美元。

分析指出,由于“中国模式”的缺陷,国企扭曲投资并压制生产力,从长远看,中国人均GDP恐怕无法复制台湾、韩国与日本当年的成长曲线。

该报指出,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似乎比其他国家和地区都要快。在当年人均收入达到中国目前的水平后,台湾、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在接下来的10年分别保持了7.5%、6.3%和4.7%的增速,然而,评论引述专家分析,在当前政策环境下,中国要把经济增长率维持在4%以上都很困难。

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出,中国的适龄劳动人口已经停止增长,从农村到城镇的劳动人口转移已基本完成。而且,中国由于规模巨大不能再像较小国家那样依赖出口,中国经济30年来虽然逐渐开放,但中共从未放弃社会主义,并强化了对电信等战略性企业的控制。

中国今天的发展与台湾、韩国、日本当年存在显著不同,一个是偏重住房建设和基础投资,占到总投资一半;另一个是对债务依赖过深,中国债务占GDP比发展同阶段的东亚国家高出两到四倍。

如果私营部门增长够快,便可降低国有部门效率低下的重要性,但是,中国的私营企业面临多重阻碍,贷款不易,转向欠缺监管的影子银行,但后者正在成为遏制过度借贷行动的靶子。根据高盛信息,自2016年以来,私营部门在中国总销售额所占份额下降大约5个百分点,另外,美中贸易冲突也伤害了主导出口行业的私营企业。中国民族主义者反而要更加捍卫中国已国家为中心的模式。

来源:R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