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却还‘卡’在那儿,难道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在程序上完全颠倒了吗?”4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曾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繁冗、拖沓。如今,处长们和司长们在文件上“画圈”的时间将被严格限定在7日以内。
国务院首次对文件的会签时间提出时限要求。4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以下简称国办)下发通知明确要求,无论是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国务院或国办名义印发的文件夹,还是以部门名义印发或联合印发的文件,都必须在会议结束之后的7个工作日内印发,遇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也只是往后“宽限了3个工作日,必须在10个工作日内印发。
发飙
“我们出台的许多政策,中央和各部门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经过详细测算,并制定了非常具体的执行方案,但却常常因为繁冗、拖沓的所谓‘会签’,让一些好政策‘迟迟落不了地’。”“中央研究了一年多,拿出政策,结果各种手续再走上一年,这不是闹笑话吗?”语调严厉的李克强在4月15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开出了让政策“落地”简化流程,加快简政放权的“第一炮”。
6天后,国务院常务会提前一天召开。李克强继续批文件流程“长征”问题:“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在哪个环节有拖着、卡着的现象,一定要就地消除!”“要坚决打破原来的规矩,不能让文件再在处长、司长那里一层一层地‘画圈’了!”
画圈
在说今天的正题之题,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先给局友们插播一下,让李克强发飙的“会签”制,或者说“画圈”是啥机制?
简单地说,就是部委需要出台某个文件,会将具体经办事宜交予某个处负责,处内工作人员会首先负责起草材料,完成后交处领导核,处领导核后再批给所在司局的领导,司领导批后,这个文件才可以出司,然后将文件送他司进行会签。他司负责办案的基层同志先看后,交处领导核,处领导之后再给司领导核,这才完成一个司的会签。待不同司局的会签完成后,材料才能呈分管部领导。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脑补了一下这其中的诸多环节,觉得确实够复杂。而“会签”的复杂之处还在于,在现实操作中,“会签”很多时候需要在不同部委之间进行,然后再呈报的情况。
新政
在赴福建为自贸区助力前一天的那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李克强除了继续批文件停在处长、司长层面层层“画圈”的现象,还当场明确了一项“新制度”:常务会通过的文件,如果由部门联合印发,7天内必须下发;如果由国务院印发,没有重大修改意见的7天内下发,需要协调修改的10天内必须下发。
4月29日,国办对外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将李克强的“新制度”正式落在了纸面上。
追问
7个工作日是长还是短?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介绍,以前对于常务会通过后文件印发的时间没有明确要求,两三个月都有可能。现在的7到10个工作日似乎时间也不短,但其实已经压缩到非常紧了,时间太短可操作性不强,毕竟需要走的程序一个都没有减少,报国务院批要求也很严格。文件会签从内容到程序都有要求,要符合法律和程序。
“政策性文件关乎多数人利益,必须吸收不同意见,形成一致”,该负责人强调,文件的严谨性如果有问题,抓落实也会有问题。“事实上,我们是对自己念紧箍咒”,该负责人向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介绍,常务会讨论通过的文件,在会上领导会提一些修改意见,文字的意见修改起来比较简单,一些可能涉及一些原则性意见,需要论证、修改、评估。文件修改完了之后,还要进行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征求意见,这个过程也需要时间。此外,行政程序也会占据一些时间。还要印刷几百上千份,核查较对的程序也要花时间。
按照这些时间,一一倒排,实际上时间非常紧张。来和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一起来看看,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国务院或国办名义印发的文件,新规矩下的文件流程——
1
文件牵头起草部门须在会议结束后3个工作日内按程序将修改、会签后的文件报国务院;
2
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须在6个工作日内会签上报;
3
国务院办公厅承办秘书局要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和跟踪传批。
还有两个工作日用来干什么?文件里没写,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获得的消息是,核发和印发各占用一天的时间。
而对于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以部门名义印发或联合印发的文件,在时间上的要求与以国务院或国办名义印发的完全一样。以部门名义印发或联合印发的文件,须符合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重要敏感事项在文件印发前应向国务院领导同志报告,凡与国务院决策部署和总体要求不一致的不得印发。
以前部门文件会签时间比较长,因为按照原来的规矩,如果一个部门有一点修改意见,按照流程,会从处长到司长再到部长,走上一圈。《通知》要求对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的拟印发文件,只需作文件修改的,部门间会签须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有重大修改意见需要协调的,会签须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完不成?《通知》已经明确,会签部门未按时限会签的,将视为无不同意见。会签时,如有关部门有不同意见,文件牵头起草部门应在文件及文件起草说明中明确提出处理意见,一并报批。其他文件在部门间的会签时间,原则上也要按此执行。
幕后
一纸通知征集87个部门的意见
国办的这一通知也成了响应李克强7个工作日要求的第一“文”。通知下发的时间为4月28日,距离李克强在上一次国务院常务会上提出要求只用了5个工作日。但在这第一“文”背后,却远非把李克强的要求写成文字那么简单。
用接受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采访的这个负责人的话来说,这个通知的出台再造了国办的流程,所有流程都提前了,比如,核查校对工作在起草的时候就开始了。
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司局负责人向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介绍,4月21日中国政府网挂出了总理的要求,到文件印发,经历了三上三下,共征求了87个部门的意见,且都有反馈。
其中,国务院各位领导同志和副秘书长都参与了,国办各司局、法制办、国研室也都参与了。参与的人和部门越多,意味着可能收上来的意见也越多,怎样达成一个一致的意见,“这本身就是一个考验”。
来源:政知局
2015-05-01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