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智库中国专家分析,川普(特朗普)政府会在中美贸易战中获胜,原因之一是川普已使中共处于恐慌之中。

在美中贸易战中,双方在中共强迫技术转移、智慧财产权保护、非关税壁垒等结构性变革方面进行谈判。美国目前对500亿美元中国商品课征25%惩罚性关税,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华府原本定于今年1月1日将10%这部分关税调增到25%,后因去年12月1日达成的暂时停火90天共识,而将期限延到3月。2月下旬,由于双方密集谈判取得实质进展,川普总统决定暂不加关税。

目前美中双方暂时停火继续谈判,若双方最终无法取得共识,美方将对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课征25%关税。

笔者在今年一月的文章《贸易战北京陷经济危局或低调求和》中预期,如果真的谈判破裂,中国经济可能走向崩溃,共产党政权将丧失最后一张“执政合法性”的王牌,届时中共当局势将会垮台,因此,中共极可能会低调求和,尽全力与美方达成协议。

为守政权中共贸易战大幅度让步

今年美中双方贸易谈判团队进行密集谈判,二月底在华府的谈判进展顺利,川普总统决定推迟加征关税,但未明订期限。

在这期间,北京政府做出两项让步,中方3月31日宣布继续延长暂停征收美国汽车报复性关税的措施,4月1日公布扩大鸦片类芬太尼相关物质的管制清单。

3月底,第八轮的美中贸易谈判在北京结束,川普说,与中方正在谈的是“一个非常全面性、非常详细的”协议,也是“非常棒”的协议。4月2日,川普总统在共和党众议院全国委员会募款餐会上表示,与中国的谈判进展良好,“中方比美国更想达成协议”。

4月3日,美中新一轮贸易谈判在华府正式登场,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Larry Kudlow)表示,中方首次承认盗窃知识产权、强制技术转让,以及从事网络骇客行动,这是双方突破贸易谈判僵局的原因之一。

谈判原则中,急于达成协议的一方总是需要更多让步。在谈判过程中,中共一方面因为其行为并不符合公平贸易原则,它原本就是理亏的一方,另一方面,又因为要守住政权而急于谈判,因此一直处于弱势。

贸易谈判进入最后阶段美方确定掌握优势

目前美中谈判进入最后阶段,多家媒体报导,双方人马下周在华府的谈判有可能宣布达成协议。

5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财长史蒂芬‧姆钦(Steven Mnuchin)在北京与中共国务院副总理刘鹤结束一轮谈判。白宫发布声明表示,会谈“富有成效”。下周三(5月8日),双方将继续在华府会谈。据了解,刘鹤将率一百多人的代表团到美国。

彭斯告诉CNBC,川普总统已明确告诉习近平,美国必须看到中方做到结构改革,包括改变目前窃盗知识产权以及强制美国公司向中国企业转让技术等做法。

“中方强制技术转让、盗窃知识产权已是不争的事实,川普总统已说得很明白,在结构性问题和贸易不平衡方面,中方必须改变,我们将持续坚持(这个立场)。”彭斯说。

美国商会执行副总裁迈伦‧布莱恩特(Myron Brilliant)2日表示:“谈判进入最后阶段,已完成94.5%,但是不要低估剩下的少部分工作,这些是最困难的。”

从发表的谈话中分析,美国和中方谈判的策略是先谈双方差距较小的、也较容易达到共识的技术性议题。然而,最后会谈到关键性的中方结构性改革和执行机制等主题,这部分可说是中共的痛脚,但经济贸易领域现已成为中共政权的命脉,中方势必将在“结构性改变最小”的情况下寻求达成协议,这就要看美方能不能接受中共的改革幅度了。

在这方面,美方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如果不满意谈判内容,川普随时会在谈判过程中选择“走开”,放弃谈判。而在谈判中获利较多的,一定是随时准备放弃谈判的一方。川普曾表明,“我总是随时准备走开,我从不害怕从交易中走开。如果不成功的话,我会对中方这样做。”

周五,川普近期首次对美中谈判发表评论,他说目前谈判进展得很顺利,非常好。“我们将在未来几周看到会发生什么事,目前几近达成一项非常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交易”,他说,“如果没有发生,我们也会很好,也许会更好。”

美国财长姆钦也指出,这两周的谈判有可能是最后的两轮会谈,下周末之前,美国谈判团队可能会向川普总统报告,已达协议,或者以失败告终。

美方抓重点执行机制踩中共痛脚

美中贸易谈判的重中之重是执行机制的问题,因为根据中共的历史,达成协议对共产党来说并不难,但是达成协议以后,它并不遵守协议、不兑现承诺,“言而无信”就是中共政权的特征。所以如何确保北京兑现承诺,这是美方的谈判关键。

目前分析,美国的执行机制有一些“单边协议”的味道。美方要求达成协议后,一旦发现北京方面没有信守承诺,美国很可能立刻启动单边的“按比例”惩罚机制,再度对中共施加关税制裁,而且北京不能报复。

一位知情人士在四月透露,如果美国对北京采取行动,中方只同意考虑避免报复,它还没有做出正式承诺,不采取反击措施。

执行机制应是近期美中贸易谈判的重点,能否达成协议,我们将持续关注。

作者:李靖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