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资料图片路透社图片

【柏林飞鸿】:中国副总理刘鹤11月25到28日访问德国,期间会晤了德国总理默克尔,德国经济部长阿尔特迈尔、财政部长舒尔茨,参加了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在峰会上突出了共同利益,并许诺中国将继续实行改革开放,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维斯塔格和德国交通部长朔伊尔也各各发表了主旨演讲,会议以大家共同呼吁合作而告终。刘鹤还访问了汉堡市政厅,推动了汉堡与中国的合作。刘鹤此行动作很多,但收获有多大?他的魅力攻势带来了什么效果?

《南德意志报》和《商报》均认为,刘鹤在阿根廷20国峰会四、五天前来访德国,是来寻找应对美国的盟友。美国施加惩罚关税给欧洲带来冲击,但对中国的打击更大,而且特朗普紧咬住中国不放。习近平派刘鹤来德,期望把德国这位重要伙伴拉到同一战壕里。《商报》认为,刘鹤展开了魅力攻势,突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前景。但刘鹤的魅力攻势并未奏效。一方面,刘鹤在柏林没有释放新信号。另一方面,德国在开放市场上,坚持互惠原则,而对中国来的投资,怀疑态度则越来越明显。德国没有做出让步的迹象。

《商报》就中国对德投资做了一些分析和总结。该报指出,刚开始,人们对中国的投资张开双臂欢迎。这种情形到2009年世界金融危机时达到高峰。这之后,人们逐渐发现,中国投资商的资金虽然给陷入困境的企业带来帮助,但中方并不只是无声的帮助者,而是有自己的目标。中国想购买的是德国的先进技术。在收购德企后,中方的话语权自然扩大,但中方运作德企的方式逐渐引起德方的怀疑。比如,美的收购德国机器人生产商库卡,曾引起争议。收购才刚两年,突然传来德方总裁被监事会下岗的消息,让德国媒体大吃一惊。又比如,海航虽然成为德意志银行大股东,但负债收购德银的做法引起争议。新股东没有给德意志银行带来运气,也没有带来相互间的温暖气氛。德银股票长时间下跌。任职到2018年4月的德银董事长John Cryan认为中方入股德银是在从事投机活动,曾数月避而不见海航副董事长谭向东。再比如,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今年2月巧妙地利用金融工具,可说是一夜之间就成了戴姆勒的大股东,让戴姆勒总裁 Dieter Zetsche措手不及。德国政府为此曾考虑紧缩购股申报规定。多个中方并购不如人意,使德国政府对中方投资逐渐持戒备心态。

《世界报》也指出,中欧关系目前并非最佳。中欧论坛汉堡峰会几乎可说是和谐峰会。双方都赞成自由贸易,都为加大竞争和开放市场做广告。尽管双方在峰会上公开走亲热路线,但相互磨擦继续存在。比如,中国由伙伴逐渐成为竞争对手,中国的“2025中国制造”战略寻求获得关键技术,加大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使得西方企业要打入中国更为艰难。还有,太阳能先是欧洲投资,从零开始。中国后来者居上,成为该领域的强手。德国太阳能行业溃败下来。但中国太阳能市场基本上对外关闭。风能设备也是如此。电动车电池市场看样子也会走这条路。欧洲的不满不难想象。

美中贸易战的不断升级,使中国经济的吸引力受到影响。德国在华企业虽然目前业务不错,但很多企业对前景持悲观态度。在这种情形下,刘鹤要想提升中国的吸引力,并不容易。

来源:法广RFI柏林特约记者丹兰

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