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技术赋予美国空军拥有几乎不可阻挡的主宰力量。图为B-2幽灵隐形轰炸机。(U.S. Air Force photo/Staff Sgt. Bennie J. Davis III)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可以说,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在全球范围享有无与伦比的军事主导地位。“国家利益”网站表示,虽然美国军队不是地球上最庞大的军队,但它是迄今为止受过最好训练和装备最好的军事力量,俄罗斯和中共等对手目前无法比拟。

美国军事力量能有如此成就,是经过几代人的打造,美国也曾派出军队,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

“国家利益”网站列出的在美国军火库中历史上最致命的五项军事创新技术,使任何国家的军事力量都不敢挑战美国军队,和美国开战。

1、加特林枪(Gatling Gun)

加特林枪在美国内战期间首次使用,也是历史上第一批快速射击武器之一。理查德·加特林发明的这种枪支由围绕中心轴旋转的多个枪管组成,解决了提供持续火力的问题。


1865年的加特林枪。(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加特林枪于1864年首次在弗吉尼亚州彼得堡战役中使用。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使用了一支10管的加特林枪,在与西部各州美洲土著居民发生各种冲突时,加特林枪每分钟可以发射400发子弹。

2、原子弹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曼哈顿计划开发了原子弹。该项目于1939年启动,当时铀咨询委员会告诉时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该元素“将作为可能的炸弹(材料)来源,其破坏性远远超过现有的任何东西(炸弹)。”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对珍珠港发动袭击之后,美国正式介入二战,对抗纳粹德国和日本,炸弹的开发工作进入超速研发状态。当时纳粹也正在研究他们自己的炸弹。

该项目最终成功,并提出两种武器设计,促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迅速结束。美军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后,日本天皇下令无条件投降。


原子弹在广岛爆炸时,显示蕈状云分为一上一下两朵。

3、精确制导武器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优势之一,就是拥有能够准确击中目标的武器。在历史上大多数战争期间,多数是向目标投掷大量火力,实际击中目标的可能性很小。精确制导武器的引入改变了这一切。

例如,当美国第8空军在1943年发动大规模空袭德国时,美军派出大约400架B-17轰炸机,但无法精准击中目标。

这一切都在越南战争结束时发生了变化。1972年,激光制导炸弹使美国空军和美国海军的战机能够准确击中目标。一架喷气式战机可能会在一次飞行中击中多个目标。

虽然在1972年只有少数精确制导武器可用,但在2015年,几乎所有从美国战机上发射的弹药都是精确制导。

精确制导武器使美国军队在过去40年中处于优势地位。

4、隐形技术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苏联地对空武器快速发展,美国空军必须提出一个解决方案,以抵御不断增加的威胁。答案是隐形技术,这将减少飞机雷达和红外线探测风险。

有趣的是,一名叫Pyotr Ufimtsev的苏联科学家首先发现了开发低雷达截面飞机的方程式,最终引起洛克希德工程师Denys Overholser的注意,后者随后开发了第一架隐形飞机蓝图,他称之为“无望钻石”。

“无望钻石”最终演变成洛克希德的F-117战机,这是1981年世界上第一架可操作的隐形飞机。从最初的起点开始,美国隐形飞机的发展开始朝着新方向发展。B-2,F-22,F-35以及B-21,都是美国最先进的隐形飞机。

今天的最终结果是,隐形技术赋予美国空军拥有几乎不可阻挡的主宰力量。

2月26日,美国空军部长在佛州年度空战研讨会(Air Force Association Air Warfare Symposium)上发布首张B-21远程打击隐形轰炸机(LRS-B)设计概念图。(Air Force官网)

5、无人机

当Abe Karem第一次开发Gnat时,他可能无法想像自己的发明将预示著战争方式的改变。Gnat最终演化成MQ-1捕食者无人机。美国士兵可以通过使用这类新武器远程操作,而不是在战场上冒生命危险作战。

MQ-1“捕食者”号于20世纪90年代首次在巴尔干地区引入,这是一种原型飞机,它的后续产品MQ-9C Reaper稍微复杂一点。无人机的问世永远改变了战争。目前,美军拥有各式各样的无人机,其中最知名的是由波音设计发展的X-47B隐形无人机,且已在航母上测试成功。


2013年5月14日,X-47B蝙蝠翼匿迹无人机在维吉尼亚洲海岸附近,从布什号航空母舰(USS George HW Bush)甲板弹升。( US Navy/MC3 Kevin J. Steinberg/AFP)

实际上,无人机可能是本世纪剩下几十年中的主要武器。不久前,美国海军部长雷·马布斯表示,在F-35C战机之后,美国海军再也不会购买一架载人空袭战斗机了。如果马布斯的愿景成真,无人驾驶飞机将为美国带来无与伦比的军事能力。#

来源:大纪元记者许家琳编译报道

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