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农民在收获土豆。(美联社)

美中贸易战升级之际,中国今年受气候影响,夏粮减产306万吨。与去年相比,各地粮食收购量也大幅下降。有北京居民向本台反映,当地的米、面市场价格正悄悄上涨。

中国国家统计局早前公布的夏粮生产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2017年减产306万吨,下降2.2%。其中,播种面积2670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64千公顷,下降0.6%;全国夏粮每公顷产量5194.9公斤,比上年减少82.0公斤,下降1.6%。

国家统计局农村司高级统计师黄加才表示,中国夏粮产量减少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是播种面积减少。今年各地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减少夏粮播种面积,增加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如河北部分地区由于地下水严重超采而采取休耕政策,减少了小麦种植;加之河南等地局部遭遇持续降雨天气,部分麦田播期推迟15至20天,安徽等部分地区遭遇长时间阴雨天气,降水偏多,日照不足,导致小麦出芽霉变.

吉林农民刘女士本周二接受自由亚洲电台采访时表示,今年粮食减产,有天气原因:

“农民现在还在种地,没有放弃,国家还是给(每亩)补助一百多元,再有现在全国地特别少。但是吉林、黑龙江旱灾我知道,基本上跟天灾有关系。我认识的人都说今年有地方旱,有地方涝。”

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官方微博称,截至9月20日,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750.8万吨,同比减少2233.1万吨。

央视引述的中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夏粮收购数量比去年大幅减少,市场化收购成为主体。河南是夏粮生产第一大省,项城市是河南省的产粮大县,今年的夏粮收购已经进行3个多月,但是收购量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不少。河南省项城市粮食局副局长田玉刚称,去年面粉加工企业收购10万吨左右,今年累计收购5万吨左右,比去年少收了一半。

山东是仅次于河南的夏粮生产大省。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今年夏粮收购完成11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万多吨。最新统计显示,截至目前,主产区小麦累计收购4601.1万吨,同比减少2208.2万吨,其中市场化收购占到九成以上。

地方官调运储粮制造盛产假象

北京居民徐先生对本台表示,最近发现一个怪现象:

“在悄悄的变化,前不久,有人跟我讲当地政府蒙骗上级机关,就说他们的粮食销不出去,上级有领导来了以后,就把东边的粮食往要被检查的地方搬,造成粮食盛产的假象。”

徐先生说,居民用粮也在涨价:

“北京的粮食也在涨价,悄悄的在涨,我每一个月都在看,粮食问题是个大问题,非常重要的问题。”

家乡在湖北襄阳市星火农场的王女士对记者说,现在不少农民都不愿意种地:

“现在农民种地的化肥,农药,收割机等费用很贵的,农民搞不好就亏本。所以,都不愿意种地了。”

中国自已生产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唯有靠进口。中国海关总署今年初公布,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较2016年增加13.9%。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稻米累计进口403万吨,小麦累计进口442万吨,玉米累计进口283万吨。2017年,中国粮食累计出口280万吨。

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2018-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