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媒揭中国学术造假黑市(图片来源:Fotolia)

癌症研究杂志《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在去年创下了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它总共撤回了107篇论文,这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是因为这107篇论文全都是由中国研究人员撰写的。

据ABC报道,伊万・奥兰斯基(Ivan Oransky)是《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刊物的共同创始人,专门调查科学不端行为。“这么多文章都来自于同一本期刊让人大跌眼镜”,奥兰斯基先生说,这暴露了一个更为深刻、更为黑暗的问题,“某些国家有组织的犯罪团伙已经意识到这里有大钱可赚“,”兜售虚假的研究论文、同行评审的黑市正在日渐发展,有人只要付费就可以得到全部的造假科研成果。”

一个不断增长的学术造假市场

宁波诺丁汉大学创新研究学者曹教授表示,这类服务在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大。“在中国,科研人员如果想升职,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论文,研究生和医学临床医生也是同样。”他说。而且如果能在《科学》或《自然》等这类高知名度的期刊上发表文章,一些大学也会奖励超过4万美元的巨额现金。曹教授说,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鼓励科学家们创新,但却产生了相反的后果。

“这些奖励措施都是错位的,”奥兰斯基称,“某些提供编辑和翻译服务的公司成为了严重欺诈的源头,这些造假文章的工厂可以伪造出数字、数据及所有内容,按订单的要求做出假论文。”“你可以看到这种超大规模的造假行为正在中国发生。”

在中国学术黑市中,科学家们甚至可以付费将他们的名字列入他们没有参与工作的科学论文中。作者姓名出现在科学论文中的顺序反映了他们在研究中的作用,并且可以对科学家的职称发展和地位产生重大影响。“一家出售作者署名的公司说,’如果你想成为论文的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你必须支付多少钱,如果你的名字放在中间的某个地方,你需要支付多少钱’,”萨瑞诺斯基先生说。

虚假同行评审意见

学术成果由同行评审制来推动。研究成果在科学期刊上发表之前,要由相关领域的同行进行点评。而科学期刊的编辑们则依靠同行评审意见,来检查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但现在,同行评审却面临诚信危机。奥兰斯基博士说,自2012年以来,已有600多篇论文因为进行虚假的同行评审而遭到撤稿。“我们天真的过分信任了这个程序。这只是一种筛选方式而已。”“听取了虚假的同行评审,实际上是期刊编辑的一种渎职行为。”

被《肿瘤生物学》撤稿的论文就被怀疑采用了假同行评审。论文发表者为期刊编辑们提供了虚假的评审人电子邮件地址,而这些假地址只会给这些论文带来好评如潮的意见。

接受了虚假的同行评审,不仅是期刊编辑团队的严重失职,而且这些有声望的期刊也成为这种骗局的牺牲品。

北京用打压来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的科学不端行为已成为了一个全球关注的问题,“确定一个来自中国的研究是真是假,对于国际科学界是一种挑战,”曹教授说,“这对中国科学的声誉损害是巨大的。”“这也危及到中国科学家与国外同行之间的国际合作。”

今年5月,北京政府宣布了一些阻止科学不端行为的政策,有不端行为的科学家可能被列入终身黑名单,无法再获得研究经费。

“共产党通过恐惧来治理,这是一种独裁,”奥兰斯基博士说。“如果你只是吓唬每个人不许这么做,基本心理学会告诉你,这不会解决问题。”北京当局会如何惩罚学术造假现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奥兰斯基认为,防止科学不端行为既需要惩罚,也需要鼓励机制。他认为,这包括促进科学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例如数据共享和鼓励科学家们相互检查彼此的工作。

奥兰斯基博士及同事也呼吁在研究成果出版后,进行更好的同行评审。“我们应该奖励那些在他人工作中找出问题的人,而不是惩罚性的,并给人机会纠正错误,“他说,“我们现在还没有看到这样的措施。”

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