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产生毛衣争端以来,我的总体观点是,毛衣战打不下去,中美必将寻求妥协,达成一项平衡的协议。

我在这么说的时候,包含了这两层意思:

一是不应该打毛衣战。对美国人来说,可能是皮肉伤,而对中国则可能会伤筋动骨;如果打毛衣战,中方可能难以承受其后果,普通民众将是直接的受害者;中美毛衣争端,是中国自我加压,或者是在外部倒逼下中国深化改革的契机。

二是我本人希望中美就毛衣问题产生的争执,向建设性方向发展,而不是向破坏性的方向发展。双方从实际出发,谋求妥协和双赢,达成一项互利的大协议,特别是通过协议能够促进中国纠正国进民退现象、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对私有财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事实上我在论述中,表明了个人的期待:中美关系破局不可接受,稳健的双边关系过去促进了中国发展,现在和将来仍是至关重要因素。

但显然中美争端过程中相关决策方对形势作了误判,客观上,中美毛衣中的深层次矛盾在多年里有了很大的量的积累,也需要一定的对抗释放其中的负面因素。

在中美就此争执过程中,我进一步提炼出一个观点,即一定规模毛衣直接交锋不可避免,但此举是为了避免终极的、全面的毛衣战,避免中美关系彻底破局,并深度损害全球毛衣体系。

中美先后相互实施了340亿美元和16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方案。

在川普政府向中国发出加征2000亿美元商品关税的毛衣威胁后,北京立即提出了600亿美元的反制计划,但另一方面,贸易对抗究竟会造成何等程度的严重后果,在500亿美元商品的加征关税方案实施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通俗点说,对抗下来感到切切实实的”肉痛”了,中国经济比预想的脆弱得多。

只有严峻的事实才能最好的说服人,市场教会政治人物应当如何选择。这是我说毛衣战”打不下去”所意指者,随着股市、汇市急遽”双杀”,市场受到严重冲击,以及某些商品”断货”后因无法另辟渠道,仍然不得不从美国进口,并由己方支付所有损失,都向决策者提出了预警,如若加大规模实施对抗,那么其前景可以想象。

在此情况下,双方小心翼翼地重启了桌面下的接触,达成了进一步谈判的共识——中美副部长级毛衣谈判将在8月下旬举行。这是第一个因素。

第二个因素是,美国《2019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不久前刚刚生效。这份法案将连同毛衣对抗,成为中美开始进行新型冷战的标志。

冷战和热战的区别就在于,它比热战更全面,比如在使用武器战场对抗之外,还可以毛衣对抗方式进行;其次,它是以”冷”的方式进行的,就是双方的斗争将是长期的,不以一战论输赢,而且双方都会竭力维系关系基本平衡,避免彻底破局,这就会在每次具体的对抗中”见好就收”,彼此寻求一个可以暂时妥协的方案。

中美关系发展显然已经定向,双方会在长期的新型冷战过程中逐步削弱对方优势,建立自己的优势,但又会防止局势失控,甚至导致”热战”。历史上此类情况并不鲜见。中美之间发生直接的热战的恐怖后果,都会令双方尽可能避免此种情况发生。

第三个因素是,川普政府为了集中力量对抗中国的策略运用正在产生效果。一方面,加强了与盟友的团结,在欧洲、北美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另一方面,可能与中国进行合作的经济体,受到美国政府的打压,俄罗斯、南非、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受到巨创,削弱了其支援中国的能力,而且可能成为中国的沉重负担。

第四个因素是,中方此次提出派出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谈判副代表王守文作为谈判代表,出使华盛顿,是朝着真正解决问题方向迈进的一个积极信号。

为什么这么说呢?多数人可能不太了解中美谈判的某些”特色”:级别越高,越倾向于谈战略问题、宏观问题,越低,越倾向于谈战术问题、具体问题;中方更热衷于谈论战略问题、宏观问题,这从小布什到奥巴马政府时期,中美政府间的战略对话机制即可发现,而美方更注重于谈论具体问题,并倾向于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美方之所以对中美政府间的高级对话十分失望,就是因为双方的这个分歧。

川普在此轮贸易对抗中向中方提出了很具体的问题清单,其所希望的就是中方对每一个具体问题作出回馈,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大而化之地谈问题,但问题却得不到解决。

此次的谈判中方代表是商务部副部长、国际谈判副代表王守文,他更熟悉具体问题,对问题的细节更熟悉,由他到华盛顿主持新一轮沟通,有利于梳理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案。同时,这也反映出中方认真对待美国的诉求、呼应美方解决问题的愿望。这是一个向着最终达成协议、解决问题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

乐观之余是极致的悲观,感情上不愿意做出这样悲观的预测。

毛衣对抗若继续下去,手里的牌就会越来越少,如果在新一轮毛衣对话中不能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份双方均可接受的方案,就不得不采取更多行政手段调节市场,导致市场经济的倒退,同时为了削减毛衣对抗的损失,就不得不让更多人来承担、摊薄后果。正如此前舆论指出的,很多人就要准备好”过苦日子”,国家发展的方向也将改变。

而中美关系若朝着破局的方向前进,那么就会深刻改变国际关系格局,加速部分新兴国家利用结盟的方式减少单独对抗的风险,从而加剧国际冲突的可能性。

在此何去何从的转折关口,中国也许应该认识到:赢得长期对抗,取决于中国自身的持续全面发展和更为强大;但若在对抗过程中不积极赢得空间和机会,深化内部改革,完善开放体系,那么中国就无法继续发展并强大。这就告诉人们,应当如何抉择。

作者:丁咚 来源:微信公众号:PAIR_Dongding及姊妹号:shishiruijian

2018-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