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中国央行官员再发三万字长文谈财政与金融关系。(图片来源:Pixabay)

不久前,中国央行与财政部打起“口水仗”。随着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对央行和财政部作出要求,双方似乎偃旗息鼓。8月8日,中国央行官员再发三万字长文谈财政与金融关系。

中国央行官员再发三万字长文谈财政与金融关系

8月8日,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认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失衡仍然存在。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推动财政与金融双归位。同时合理界定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各自边界。

徐忠的文章写道:“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是连接各经济部门的重要纽带,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更好地处理金融和财政的关系,应关注金融的可持续发展,避免金融承担财政职能。”

徐忠认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失衡仍然存在,具体表现为:第一,从资源配置实践看,政府在资源配置中比重上升与财政责任转嫁并存;第二,从政策层面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冲突仍然较多,财政政策缺位,货币政策被迫补位;第三,从监管层面看,财政作为国有金融资产所有者越位和缺位并存。

显然从徐忠的文章中可以看出,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的要求似乎未奏效。

7月23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表示积极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稳健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

李克强对财政政策要求:确保全年减轻市场主体税负单1.1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的基础上​,将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按75%加计扣除的政策扩大至所有企业​。初步测算全年可减税650亿元​,对已确定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的1,130亿元,在9月底前要基本完成​。加快今年1.35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推动早见成效​。

李克强对货币政策要求:保持适度社会融资规模和流动性合理充裕​,疏通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把支持小微企业再贷款,小微企业贷款利息免征增值税等政策落实到位​,引导金融机构运用降准资金支持小微企业等​。

中国央行和财政部之争

7月15日,中国央行研究局局长徐忠撰文认为,当前中国经济中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和体制性的,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特征比较明显,有发挥作用的很大空间。“目前,多个现象表明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够积极,甚至是紧缩的。中央财政要发挥逆周期的宏观调控作用……财政政策近年来做了很多事情,财政部的同志经常加班加点,财金23号文、《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从文件本身写得都挺好,但是近期市场上对财政政策的诟病也比较多。”

并且,“中国的财政透明度很不够,信息披露大而化之,缺少公众监督,不要说人大代表看不懂财政报表,我也看不懂。没有有效的信息披露,事实上监督制衡无法实现。”

7月16日,有财政官员发文表示,徐忠的文章称积极财政政策不够积极,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支柱,“思考财政问题,一定要站在国家的高度而不能是部门的立场。在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大有可为,要真正发挥逆周期宏观调控职能。”

并且讽刺央行没能管理好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在地方债乱象中,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共谋’或‘从犯’的角色。地方政府不规范举债的各类形式、各个环节,几乎都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参与,其包装操作之复杂,远超出基层财政部门的工作水平。”

该文章还指责央行称,“金融市场产生了大批“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扭曲了市场定价,挤占了投向实体经济的金融资源”;“只要中央政府没有穷到打白条挂账的地步,质疑中央财政没有真正掏钱,这种说法是很不专业的。”

看中国记者李正鑫综合报导

2018-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