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红二代”美国出书 揭秘周永康、薄熙来政变始末
薄熙来(左)和周永康受审场面。(新唐人合成)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7月05日讯】最近,一本由中共“红二代”出版的英文书籍《China Duel》(中国对决),在美国出版,该书披露了周永康、薄熙来的政变始末。 周永康政变败露 胡锦涛调兵包围 据美国之音报导,该书作者向阳是一名红二代,他的父辈在政界、军界身居高位,他的家族与薄熙来家族交情匪浅,他和父亲甚至参与了周永康等人密谋的“宫廷政变”。...
中国为数众多的工业园区似“鬼城”。
中国的“煤炭”、“钢铁”等产能过剩,是这些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是每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工作重点;但是,比去产能更大的风险,是房地产泡沫。房价飞涨,不仅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承受能力;更绑架了整个经济,一旦崩盘,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在今天一个比房地产市场更大的泡沫正在席卷,且并未引起社会的足够关注。
那就是: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
繁荣?还是荒凉!用如火如荼来形容工业园区的建设,一点都不为过。几乎每一个县每一个镇都有或大或小的工业园区,少则几万亩,多则几十上百万亩,即使再袖珍,也有几千亩。而中国一共有2,856个县,40,906个乡镇行政区划单位,叠加起来数量惊人。工业园区数量多达数万,面积更是数以亿计!
虽然中国经济这几十年的发展,离不开这些工业园区的卓越贡献。但目前的问题,尤以中西部工业园区的问题尤为严重,到处杂草丛生,偌大的工业园区几乎看不到人。用“鬼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有一个县,早在2009年的时候,地方主导搞了个工业园区,一口气批了15万亩的土地。本以为可以筑巢引凤,结果却事与愿违,原规划的30多个亿的产值,实际连零头都不到。空置久了,自然满是杂草,厂房也没有任何装修的痕迹,工人看起来也没有任何干劲。一副衰败的景象。
同样的四川一个镇,总人口大约不到十万。此前有一个3万亩的工业园区,后来大地震后,借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工程,又搞了一个近10万亩的开发区。结果是,计划引进170多家企业,最后挂牌到工业园区的不到100家,而有员工开动机器生产的不到20家。可以想象,接近80%的企业只是名义入驻,大量厂房和资源则被闲置。
之前有去一个县城的工业园区走访,该工业园区规划用地1.55万亩,自称年产值50亿元。实际上,当地只是把原有的企业换了个地方,然后在数据上毫无顾忌的弄虚作假。看似宽敞宏大的工业园区大门,一片冷冷清清的模样。而这个县的真实情况是,不仅经济落后,而且存在严重的腐败。总之呢,外面的企业不愿意进去,进去的企业苦不堪言。
许多县、镇工业园区,欺瞒虚报,掩耳盗铃,假公济私。甚至,对于数据,没有不敢放的卫星,这也是中国长期经济数据失真的原因所在。
谁才是始作俑者?毫无疑问,要GDP的地方政府,是最大的始作俑者。
而一个工业园区的诞生,其实背后围绕着一群利益群体。当地伸手要财政拨款,要税收减免;要回扣,要收受礼金;企业要借款,要优惠政策,要划拨土地;银行要业绩,要低风险放贷,要吃回扣;当地老百姓要就业,要做生意赚钱,要收入。
对于企业来说,用几乎可以忽略的成本拿地,然后用地方的信用做银行贷款,再钻空子骗取税收优惠。至于说,面对本身不具备区位优势的工业园区,企业业绩不行了,怎么办?
一个字,拖!继续举新债补旧债,总之熬上一天是一天。到最后,想着法子把手里的土地转变成商业用地,然后盖房子,做房地产。总而言之,一场精心编制的宛如“皇帝新装”的故事,所有人都懂,但无人愿意戳破它。
谁为工业园区买单?兴建工业园区,一般都是动辄几亿几十亿的投资规模;而中小城市和城镇本身财政实力又很有限,结果只能是地方举债,背上沉重债务负担。而这其实都是纳税人的钱!
当工业园区真正进入招商阶段,才发现实际远不如规划美好,如此巨额的投资其实是得不偿失。怎么办?拆了不是办法,只能想尽一切办法,维持表现上的“繁荣”。
进入工业园区的那些企业呢,明摆着企业的利润微薄,甚至亏损。但是没办法,戏还得演下去,于是继续骗银行资金,然后想办法改变资金用途,顺理成章的都流进了房地产市场。
最后,房价涨了,投机的企业赚的盆满钵满。但对于这个城市来说,除了房地产和巨额负债之外,留下的只有那荒凉的工业园区,静静地伫立在那里!永远静静的!
作者:涂饰商情
2018-07-07
© Copyright 2019 我爱中华 中华复兴 All Rights Reserved.
Comments are closed.